1999年,28岁的北大才女田晓菲嫁给53岁美国导师,父母气得咬牙切齿,但田晓菲却觉得对方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灵魂伴侣,这辈子非他不嫁!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9年的哈佛校园里,28岁的中国留学生田晓菲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要嫁给53岁的美国导师宇文所安。 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她的父母气得直跺脚,亲朋好友都觉得她疯了。可这个从小就有主见的姑娘认准了,这就是她要找的灵魂伴侣。 田晓菲的文学天赋早在四岁时就显露出来,,父母都是搞文字研究的,家里到处都是书。别的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她已经在《天津日报》上发表诗作了。 十岁那年,她出了第一本诗集,在文学圈里引起不小轰动。谁也没想到,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三年后竟然考进了北京大学。 在北大的日子里,田晓菲迷上了魏晋南北朝的诗。当时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时期的文学没啥研究价值,可她偏偏看中了陶渊明这些大家。 为了钻研得更深,她决定去哈佛深造。就是在这个决定之后,她遇到了改变她一生的男人—宇文所安教授。 宇文所安是个地道的美国人,却对中国古典文学痴迷得很。两人在学术讨论中越走越近,虽然相差25岁,可聊起诗词歌赋来,常常忘了时间。 田晓菲后来说,他们第一次约会是在图书馆查资料,结果一抬头发现天都黑了。朋友们都说,这俩人谈起恋爱来,比他们研究的古诗还浪漫。 这段师生恋在当年可算是个大新闻,田晓菲的父母听说女儿要嫁个年纪这么大的外国人,急得从国内打来越洋电话。可这姑娘铁了心,她说找对象不是买菜,不能光看表面。 婚后两人把家安在了剑桥市,家里两个书房,经常各忙各的研究到深夜。有意思的是,宇文所安是理工科出身,看问题的角度常常给田晓菲新的启发。 2005年,田晓菲创造了哈佛的一个纪录—27岁就当上了终身教授,这在讲究资历的学术界可不常见。她带着学生研究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用全新的视角解读那些被遗忘的才女们。 这些年总有人问她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田晓菲的回答总是很干脆:"人生没有标准答案,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活法。"如今她和丈夫依然保持着学术热情,每天泡在古籍堆里乐此不疲。 有记者去他们家采访,发现客厅墙上挂着一幅字,写的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大概就是这对学者夫妻最向往的生活状态吧。 信源标注: 新浪教育——北大校友:魅力人生田晓菲2008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