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继续接触中国,日本政界很紧张,担心琉球独立,西太平洋不保 今年琉球地方选举的临近,让日本政界的神经越绷越紧,从国会紧急炮制相关法案到高官频繁飞赴那霸市安抚,这番忙乱景象背后,是对这片被其称为“冲绳县”土地政治风向转变的深度不安。 现任琉球知事玉城丹尼在选举中轻松连任,这位始终坚持“反对美军普天间机场冲绳内搬迁”的政治人物,再次用选票证明了琉球民众对日本中央政府政策的抵触。 在2019年的当地公投中,近8成琉球人赞成转移美军基地,可东京方面硬是充耳不闻,这种民意与政令的背离,让独立呼声在琉球街头巷尾愈发响亮。 从法理层面看,日本对琉球的管辖权本就站不住脚。1945年《波茨坦公告》第8条明确规定,日本主权仅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盟国决定的其他小岛,琉球显然不在此列。 而盟军最高司令部1946年发布的677号训令更直接将琉球排除在日本“施政权”范围之外,只是后来美国为推行冷战战略,在1972年私相授受将琉球行政权交给日本,这种缺乏国际法依据的“托管转交”,成了琉球独立运动最硬的法理武器。 如今中国在联合国场合多次提及琉球原住民权益问题,列举日本将70%驻日美军基地塞进仅占其国土0.6%的琉球、嘉手纳基地污染当地环境等事实,让东京在国际场合频频陷入被动。 尤其是琉球与中国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联系,更让日本本土坐立难安。 据琉球观光会议局统计,2019年访冲中国游客达94万人次,占外国游客总数的三分之一,那霸机场免税店的中文问候、国际通商业街的中文招牌,早已成为当地生活的常态。 这种民间层面的亲近感,在日本中央政府的经济安抚政策面前更显真实——东京每年给琉球的“振兴拨款”看似不少,却大多变相投入到美军基地相关设施建设,普通民众并未真正受益,反而要忍受战机轰鸣和环境恶化。 相较之下,中国与琉球的渔业合作、文化交流更接地气,自然赢得更多好感。 地缘战略上,琉球的位置决定了其对西太平洋格局的影响。这里密布着32个美军基地,普天间基地更是占据宜野湾市四分之一面积,这些基地既是美日安保框架的重要支点,也是控制第一岛链的关键节点。 而随着中国海军活动范围的扩大,琉球的战略价值愈发凸显,日本担心一旦琉球独立呼声形成气候,不仅会失去这一“西太平洋屏障”,更可能让美日在东亚的军事部署出现缺口。 毕竟玉城丹尼连任后已明确表示,要继续推动基地迁出琉球,这种态度若与独立诉求结合,将直接冲击日本的安保布局,难怪东京会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生怕这片战略要地真的脱离掌控。 日本当下的两难在于,既想通过强化管控维系对琉球的统治,又不敢彻底激化当地矛盾——毕竟琉球民众对美军基地的容忍度已达极限,对日本政府的信任度持续走低。 而琉球政界主动与中国接触,无论是探讨经济合作还是历史问题,都让东京陷入“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的尴尬境地。 这种焦虑感随着选举临近不断放大,最终将演变成一场全日本瞩目的地缘博弈大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