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基辛格早年的预言又被翻了出来,老爷子当年就说,俄乌打下去,最先耗干的不是俄罗

史之春 2025-11-14 17:23:22

最近基辛格早年的预言又被翻了出来,老爷子当年就说,俄乌打下去,最先耗干的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更不是那些跟着起哄的小国,而是一个谁都没太往深处想的国家。基辛格一辈子搞外交,经历过冷战、二战,对大国博弈门清。   不少人猜是德国,毕竟德国被能源危机折腾得够呛,可基辛格点出的名字,是英国——这个看着跟俄乌战场隔着十万八千里,却一头扎进消耗漩涡的国家。为啥偏偏是英国?这得从英国这些年的处境和它在冲突里的选择慢慢说,每一步都藏着“耗干”的伏笔。   首先得说英国的“家底”早就不厚实了。脱欧那阵子就闹得鸡飞狗跳,跟欧洲盟友的贸易往来多了一堆麻烦,经济增长跟爬一样慢,甚至有时候还往下掉。本来还指望靠金融和服务业撑着,可俄乌一打,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英镑汇率跌得厉害,老百姓手里的钱一下子不值钱了。   这时候英国非但没想着省着点花,反而争当对乌援助的“急先锋”,又是送坦克又是给导弹,前两年光军事援助就砸了快500亿英镑。要知道英国一年的国防预算也就刚过600亿,等于把大半家当都拿去“贴补”战场,自家军队的装备更新都往后拖了,这钱花出去就像泼在水里,连个响都没听见多少。   能源这根“软肋”更是被戳得生疼。有人说英国不怎么依赖俄罗斯天然气,应该不怕制裁,可别忘了能源是全球流通的,俄罗斯的油气被限制后,国际油价气价一起涨,英国也躲不过去。去年冬天,英国老百姓的取暖账单直接翻了三倍,好多老人舍不得开暖气,冻得在家裹厚被子。   工厂更惨,化工、钢铁这些耗能大户,电费成本涨得比产品利润还高,只能要么减产要么关门。有个老牌钢铁厂本来都撑了一百多年,就因为能源太贵,去年直接宣布倒闭,几百个工人丢了饭碗。政府只能给老百姓发点能源补贴,可这钱从哪儿来?还不是靠借债,国债规模越滚越大,早晚得压垮自己。   更要命的是国内的“分裂病”被冲突越搅越厉害。苏格兰本来就一直想独立,之前就搞过公投,差一点就成功了。俄乌打起来后,苏格兰人更不满了——他们觉得跟着英国掺和战争,既没好处还得掏钱,不如自己独立出去,跟欧洲重新搞好关系,能源问题说不定还能解决。   最近苏格兰议会又在吵着要搞第二次独立公投,支持独立的人比以前多了不少。北爱尔兰那边也不消停,跟爱尔兰的边境问题因为脱欧和战争更复杂了,抗议游行天天有。一个国家要是内部都快散架了,哪还有力气扛外部的消耗?   再看那些被拿来对比的国家,为啥它们耗得起?俄罗斯虽然被制裁,但手里有石油天然气,实在不行就卖给亚洲国家,能源收入能撑着军费;美国更不用说,一边卖武器给乌克兰赚差价,一边拉着盟友搞制裁,把自己的通胀压力转嫁给别人,反而赚得盆满钵满;连波兰、捷克这些小国,援助力度没英国大,而且跟欧洲联系紧密,多少能互相帮衬着点。   可英国脱欧后成了“孤家寡人”,想靠美国撑腰,美国却只把它当棋子,根本不会真心帮它填窟窿,所有压力都得自己扛。   基辛格老爷子就是看透了这一点,他经历过冷战时的大国对峙,最明白“外强中干”的国家最容易先垮。英国表面上跟着美国喊得凶,摆出一副“欧洲领导者”的样子,可实际上经济虚、内部乱、资源缺,根本经不住长期消耗。就像一个本来身体就弱的人,还非要跑去跟人打架,打不了几天就会累垮。   现在英国的麻烦已经显出来了,首相换了一个又一个,谁都解决不了经济衰退和民生问题,支持率跌得一塌糊涂。街上抗议的人越来越多,要么反对援助乌克兰,要么抱怨物价太高,政府两头不讨好。照这架势耗下去,不用等俄乌分出胜负,英国自己先得被债务、失业、分裂这些问题拖垮。   基辛格的预言之所以准,就是因为他不看表面的热闹,专盯里子的虚实。英国看似在大国博弈里刷存在感,实则是在拿自己的家底赌,这种只出不进的消耗,迟早会把自己耗干。这也给那些总想掺和别人战事的国家提了个醒:自家的日子过不好,再怎么装强硬,最后也得栽大跟头。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史之春

史之春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