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下令处死亲外甥,满朝文武纷纷反对,汉武帝为此伤感地说道:朕收了他母亲钱,的

运赛过去 2025-11-14 14:51:20

汉武帝下令处死亲外甥,满朝文武纷纷反对,汉武帝为此伤感地说道:朕收了他母亲钱,的确不该杀他,可不杀的话,朕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这时,太中大夫东方朔站了出来,对汉武帝说道:“陛下诛罚不分骨肉,这是百姓福分啊! 说起汉武帝刘彻那会儿的朝堂事儿,总得从东方朔这个人聊起。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而是靠着一股子机灵劲儿和实打实的本事,在宫里混出名堂的。东方朔生在前154年,山东德州陵城神头镇一带的老百姓,家里条件一般,从小就爱钻研书本,啥天文地理、兵法礼仪都啃得七七八八。长大后,他听说刘彻刚登基,就广招人才,立马收拾包袱进京。到了长安,他没走关系,直接在公车署那儿写了一封三千字的自荐信,竹简一捆捆的,夸自己身高九尺三寸,眼睛亮得像珠子,牙齿白得像贝壳,还说自己力气大过孟贲,跑得快似庆忌。刘彻真看了两个月,才把这堆东西啃完,觉得这人靠谱,就让他留在公车署等着叫。 可等着等着,几个月过去了,刘彻忙政务,把这事儿给忘了。东方朔在那儿窝着,吃喝拉撒都凑合,稀粥咸菜对付日子。他没急眼儿,反倒琢磨着怎么出头。宫里养马的几个小厮,身高才三尺,俸禄却跟他一样多。他就把他们拉到一边,编话说皇帝嫌你们没农活没军功没治国本事,要杀你们,不如赶紧去求情去。那几个小厮吓坏了,扔下草料就跑去磕头。刘彻一听,火冒三丈,立马把东方朔叫来问罪。东方朔也不慌,跪那儿说,马夫矮我高,钱一样拿,他们吃饱我饿着,要是没用就放我回家,别白糟蹋粮食。刘彻一乐,觉得这人有趣,就留他在身边当郎官,从此成了贴身顾问。 东方朔这人,嘴上功夫一流,但骨子里是实诚的谏臣。建元三年,刘彻想在上林苑那儿盖个大狩猎场,群臣为了拍马屁,全都点头说好。东方朔一看不对劲儿,上书劝说,这工程得拉几万民夫,砸钱砸粮,农活耽误了,国库空了,百姓怨声载道,前代多少皇帝就这么栽跟头。刘彻想想有理,项目黄了,还赏他黄金百斤,升为太中大夫。从这起,东方朔的直言就成了常态,他不爱拐弯抹角,总用白话把道理说透,让皇帝听得进去。 再来说说那桩让刘彻纠结半宿的案子,得从隆虑公主说起。她是刘彻同母妹妹,嫁给陈蟜,生了个儿子叫昭平君。这小子从小娇生惯养,娶了刘彻女儿夷安公主后,更觉得自己牛气,仗着皇亲身份,在长安横行霸道,骑马冲街打人,府里下人抖三抖。隆虑公主知道儿子不是省油的灯,病重时,拖着身子进宫,带了千斤黄金和千万钱,求刘彻预先赎儿子一死罪。刘彻心软,收了东西,点头答应。可公主一走,昭平君更没谱了。没多久,他就喝醉了,拔剑杀了公主的保傅,主傅是朝廷派来管教的官员,这罪名大条,按律得砍头。 廷尉府一查,卷宗直报皇帝那儿。刘彻一看是自家外甥,脑子嗡嗡的。昭平君这人,平时就爱惹事,仗势欺人不是头一回了,这次真动手杀人,闹得满城风雨。朝堂上,文武官员一堆堆站着,有人念旧情,说血脉相连,公主就这一个儿子,从宽吧。刘彻自己也纠结,收了钱本该网开一面,可法度在那儿摆着,不杀又怎么对得起祖宗规矩。群臣七嘴八舌,大多劝饶,殿里嗡嗡的像开锅。廷尉坚持按律办事,刘彻叹气半天,还是批了死刑。 刘彻下旨后,脸拉得老长,眼睛红着,身边人看他那模样,也跟着难过。昭平君这小子,平时嚣张惯了,杀主傅时醉醺醺的,醒了还想靠关系脱身,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不是啥好鸟,仗着舅舅是皇帝,欺男霸女,街头闹事,府里打人,早晚得出事儿。隆虑公主预赎死罪,本是母爱,可儿子不争气,照样闯祸。刘彻这皇帝,当了这么多年,征匈奴、修水利、兴儒学,铁腕一套,可自家亲戚犯法,还真下得了手。这案子一结,昭平君东市斩首,血溅当场,围观百姓议论纷纷,有人说皇帝铁面无私,有人嘀咕皇室也得守法。 东方朔这时候站出来了,他是太中大夫,平时就爱管闲事儿,这次借着贺寿的名义,上前劝刘彻,说赏罚不分亲疏,才是百姓的福气。刘彻听完,脸色难看,先散了朝会,把东方朔单独叫去问。他俩聊了半天,东方朔列古今事例,说徇私就失人心,法度松了,天下乱套。刘彻想想对,咬牙坚持原判。这话听着简单,里头学问大。东方朔不是拍马屁的,他用白话说透道理,让皇帝醒过味儿来。昭平君死后,刘彻没再徇情,执法严了点,朝野都知道,皇帝亲戚也得照章办事。 这案子过去,刘彻对东方朔更信任了。东方朔在宫里十八年,谏言不断。元光年间,刘彻迷方士,盖神仙台,东方朔上疏说劳民伤财,百姓田里活计都顾不上,工程一停,民力就缓过劲儿。 东方朔死后,刘彻还念旧,追赠有实意。他著作散佚多,可《答客难》保住,讽刺世俗,至今读着解气。昭平君一死,夷安公主守寡,皇室低调了。刘彻征匈奴,卫青霍去病立功,可内部稳住,才是根本。东方朔的贡献,就在稳内部。历史书上,他是弄臣,可弄中见真章。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