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司马迁在《史记》里美化李广、贬低卫青,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掰开了看,更像他把俩

张允文化历史 2025-11-14 11:49:42

说司马迁在《史记》里美化李广、贬低卫青,这话听着有点道理,可掰开了看,更像他把俩人的性子、境遇原原本本地摆出来,只是这俩人的故事太不一样,读着就有了偏倚。 李广是个老江湖,打了一辈子仗,胳膊能拉开硬弓,夜里走路能跟老虎较劲。可他运气背,跟着卫青、霍去病出征,要么迷了路,要么撞上匈奴主力,混了个“李广难封”的名头。司马迁写他,净是些实在事:比如他带兵不搞花架子,士兵没喝上水他不沾一滴,士兵没吃饱他不动一口;又比如他被匈奴活捉,居然能凭着一匹快马逃回来,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读着这些,谁能不觉得这是个靠谱的汉子? 再看卫青,出身就带着点灰——他妈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他自己是个私生子,小时候跟着爹,天天被后妈欺负。可他运气好,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他跟着沾光,一步步成了大将军。司马迁写他打仗,净是些硬数据:第一次出征就直捣龙城,后来又七战七胜,把匈奴赶到漠北。可写他的性子,就一句“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听着就没李广那么敞亮。 有人说这是司马迁偏心,因为李广的孙子李陵投降匈奴,司马迁替李陵说话受了宫刑,心里恨着卫青、霍去病这些得宠的外戚,故意把李广写得悲情,把卫青写得平庸。可细想不对,卫青的战功摆在那儿,司马迁没少写他的功劳,连汉武帝赏赐他的“千金”“食邑”都记的明明白白,一点没含糊。 其实啊,李广和卫青就像两块不一样的料:李广是块老松木,看着粗粝,却有股子沉劲儿,可惜总遇不着好木匠,没做成栋梁;卫青是块好紫檀,本来不起眼,却被汉武帝这块“好木匠”雕成了器,看着光鲜,却少了点松木的野气。司马迁不过是把这两块料的纹路都画了出来,没添彩,也没抹黑。 后来班固写《汉书》,基本抄了《史记》里的李广和卫青,可读着就少了点味道。为啥?因为司马迁写他们的时候,带着自己的血和泪——他懂李广的不得志,也懂卫青在权贵堆里的小心,所以写出来的人才活泛,才让人觉得“哎,这俩人就该是这样”。 说到底,史书不是账本,不能只记输赢。司马迁的厉害,就在于他能把人的好和坏、顺和逆都摊开了写。李广的“惨”和卫青的“顺”,不是谁美化谁、贬低谁,是世道本来就这么回事:有人拼尽全力却差一口气,有人顺风顺水却少点性情。读史书的人,要是只盯着“美化”“贬低”,反倒错过了司马迁藏在字里的真——这世上的人啊,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大将军霍去病 汉武帝功过 卫青霍去病 司马迁经典名言 汉骠骑大将军 刘彻卫青 匈奴汉

0 阅读:4

评论列表

脸谱

脸谱

2
2025-11-14 14:24

李广家的祖先是李信,卫青家是奴隶,项羽家是楚国项氏,刘家是个破落户

猜你喜欢

张允文化历史

张允文化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