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孤独的火烈鸟。[听歌] 通体粉红的长腿火烈鸟“小红”,已连续四年在武汉沉湖湿地越冬。 这只本该在非洲或中亚群居的鸟儿,成了鸟类学家眼中的特殊案例。 火烈鸟学名大红鹳,并非严格候鸟,通常在食物短缺或环境突变时才会迁徙。 它们偏好结群生活,常成千上万只聚集,因此这只独行火烈鸟的出现显得尤为特殊。 小红每年立冬前后抵达武汉,停留至次年三月左右离开,这与盐城观测到的火烈鸟越冬时间线吻合。 专家分析,小红可能是在飞行中遭遇天气突变,或是被其他候鸟群“带偏”,误入了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 类似现象在新疆也有记录,当地出现的火烈鸟也被认为是“迷鸟”。 在沉湖湿地,小红展现出惊人的适应能力。 它巧妙利用浅水区觅食,主要滤食藻类、浮游生物和小型水生动物。 这些食物中的虾青素,正是其羽毛保持鲜艳红色的原因。 小红会与湿地中的灰鹤等鸟类共享资源,当灰鹤群觅食惊散鱼虾时,它会灵活地从中获取食物,这种跨物种共存策略保证了它的独自生存。 沉湖湿地近年生态持续改善,为小红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 水质优化使浮游生物密度显著增加,满足了火烈鸟的滤食需求。 湿地保护措施包括精准的水位控制,为涉禽创造了理想的觅食条件。 盐城黄海湿地已连续九年记录到火烈鸟来访,且数量从单只增至14只的小群体。 这表明中国沿海湿地正成为火烈鸟等珍稀鸟类新的越冬地。 目前在网友的转发热议下,小红迅速走红了起来。 “这鸟真有性格!连续四年单飞武汉,妥妥的独立鸟设啊”[笑哭] “在沉湖拍过它!站在灰鹤群里特别显眼,吃鱼虾时动作快准狠,根本不用愁吃饭问题”[赞] “听说盐城那边来的火烈鸟越来越多了,说明咱们湿地保护真起作用了,感动!” “专家说可能是迷路,我倒觉得它像在开拓新航线,动物界的探险家呗!” “作为观鸟新手,去年在沉湖守了三天才拍到它,那一刻觉得值了!希望湿地保护能持续下去。” “想到它独自飞越喜马拉雅就心疼…希望哪天它能找到同伴,或者在这边安个家。” “这种案例多了是好事!说明生态环境恢复到位,连珍稀鸟类都愿意来‘投票’了。” “它用翅膀丈量的不仅是迁徙路线,更是人与自然关系改善的刻度。” “它的孤独旅程不仅展现了生命的韧性,也见证了长江流域湿地保护的实际成效。” 如果你在湿地偶遇这只“独行侠”,你会给它起个什么新昵称?你所在的城市还有哪些这样“特立独行”的动物朋友?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信息源: 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