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说刚刚去世不久的刘道玉校长。刘校长令人敬佩的地方有很多,有一点特别值得人们学习。 一般来说,大凡受惠于某个政策的人,很少、也很难对这项政策质疑,甚至否定,大都歌颂呀、赞美呀、感恩感谢之类,例如高考。 受惠于高考的人不少,很多人因为高考改变命运,发了大财或者当了大官,所以对高考赞美重视的多,反思并呼吁改革的少,甚少,刘道玉是个例外。 作为恢复高考的功臣之一,刘道玉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客服理性评论高考、并以一己之力推动高考改革。关于对高考的评价,他说,在特殊历史时期,恢复全国统一高考,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举措既非改革又不是创新,仅仅只是恢复了“文革”以前的大学的考试与招生制度而已。因此,我们不应当故步自封,也没有必要以功臣自居。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的经济、教育和文化差异极大,于是统一高考的各种弊端也逐步暴露了出来。 瞧瞧,有多清醒。关于高考的弊端,他一针见血地说,一是一次考试定终身,使不少人失去了二次选择的机会,不免留下终身的悔恨。二是完全以分数高低录取,既强化了应试教育,又扼杀了许多人的创造能力。三是忽视了各地区教育水平差距,出现了高考移民,其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助长了不正之风。四是各种巧立名目的加分,乱象丛生,权与分的交易,五是学生负担重,以至于在备战高考时出现了“吊瓶班”“赤膊班”,带着吊针进考场,使相当多考生的身心受到摧残。六是不同水准的大学,用一张试卷,难于适应不同水准大学录取学生的需要。七是大学在各省市的招生数额,完全由教育部分配,这就造成了招生中的“马太效应”…… 瞧瞧,分析弊端有多透彻!刘校长在认真分析这些年热闹的“3+X”高考改革方案后说,“3+X”高考方案仍然没有走出单纯考知识的窠臼,也没有能够减轻考生的负担。其实,这是一种玩积木式的考试改革游戏,虽然有加有减,但并没有改变游戏的规则,而且“X”变成了一个“大箩筐”,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不仅不便操作,而且也造成了某些混乱。他建议大学招考实行三权分立制度,相互制约与相互促进。我所说的“三权”是考试权、录取权和监督权。 且不说刘校长说的是否在理,只说这种刀刃向内、向受惠于此的东西开刀,这样的勇气、格局和智慧就值得大赞。 刘校长走了,深化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还远未终止,甚至仅仅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