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特赦第一人吴绍周:抗美援朝立大功提前出狱,隐姓埋名不是怕追责,而是这2个原

古史 2025-11-13 17:49:14

功德林特赦第一人吴绍周:抗美援朝立大功提前出狱,隐姓埋名不是怕追责,而是这2个原因!   1926年的北伐战场,吴绍周还是国民革命军第十军的一名营副,跟着部队打漕州、攻沙市、取宜昌,一场场硬仗打下来,他凭战功升了营长。   好景不长,军长王天培被蒋介石杀害,部队打散后重新整编,他接着当团长,北伐的路没停下。   1928年济南惨案爆发,日军对着北伐军开火,他带着团从济南撤回泰安整训,后来又调到整编旅当团长。   接下来几年,蒋桂战争、打唐生智、中原大战,军阀混战的炮火里,他从河南打到安徽亳州围孙殿英,一路从基层军官熬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团长。   1932年他奉命去湖北黄安“围剿”红军,一年后被送进南京军校深造,毕业后成了师参谋长,军事素养跟着提了上来。   1937年南口的炮声成了转折点,吴绍周第一次站上抗日战场,跟着第八十九师抗击日军,打完这仗就升了旅长。   台儿庄战役时,他已经是第110师师长,带着部队在战场上死磕,为这场正面战场的大胜出了力。   宜枣会战,还有鄂北高城保卫战,他守着防线没让日军轻易突破。   1943年他升了第85军军长,带着部队守郑州黄河一线,黄河岸边的寒风里,他把防线扎得牢牢的。   1944年是最吃紧的一年,日军攻郑州,他带着部队打了七天七夜,后来转战荥阳、登封,打到洛阳时还重创了日寇。   更硬仗在西峡口,日军坦克第三师团带着飞机大炮来攻,他手下的两个师守在这儿,跟友军一起打了五个月,直到八月才把日军赶回去,这就是有名的西峡口大捷。   1945年十月,他跟着总司令王仲廉去郑州参加日军投降典礼,看着日军缴械的那一刻,大概是他军旅生涯里最解气的时刻。   抗战胜利后,吴绍周跟着国民党卷进了内战,1946年当整编第八十五师师长,1948年成了黄维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官,还兼着第八十五军军长。   可这一次,他站错了队。   淮海战役打起来,黄维兵团被解放军围了近20天,部队打光了不少,黄维下了突围命令,他跟黄维、胡琏各坐一辆坦克往外冲。   到玉皇庙附近要渡河,前面两辆坦克把浮桥压坏了,他的坦克动不了了。   这时候他早没了底气,手下三万五千人的部队散得差不多了,第110师廖运周部战场起义,第二十三师跟二一六师一部投了诚,剩下的都被消灭了,他成了光杆司令。   他心里清楚,就算逃出去,蒋介石也不会饶了他,早就打定主意投诚。   他跟副官走出坦克,坐在玉皇庙门口等解放军,等了4个小时才见着搜索部队,主动交了武器报了身份,成了俘虏。   吴绍周被送进了功德林,但他并没有从此消沉。   抗美援朝打起来,毛主席号召保家卫国,他因为熟悉美械装备和美军战术,进了美军战术研究班。   他研究出两套法子,夜战突袭能避美军火力,近战用堑壕接敌能拼爆破。   后来杨伯涛照着这些思路执笔,写了六万多字的《关于美军战术之研究》,送到中央军委后,给志愿军帮了不少忙。   1952年十月,他被资遣到长沙定居,一开始跟妻子在家织布打纱,靠手艺吃饭,后来政府安排他当湖南省文史馆馆员,1962年又成了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他住的是九如里的公房,日子过得简朴,很少跟人提过去的战功,更不说自己当过国民党的兵团副司令,就这么低调地过到1966年病逝。   吴绍周的一生,绕不开“复杂”两个字。   当过北伐将领,参与过“围剿”红军,是抗日战场上的功臣,也打过内战,最后投诚成了新中国的建设者。   抗日战场上他带着部队跟日军死拼,西峡口大捷拼了五个月,台儿庄战役冲在前面,这些战功实打实护过老百姓,这是他的爱国精神体现。   就算后来成了俘虏,还能拿出对付美军的战术思路,帮着国家打抗美援朝,说明他的爱国从来不是跟哪个阵营绑定,而是刻在骨子里的民族心。   他选择低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他知道自己国民党高级将领的身份敏感,所以选择靠织布自给,做文史工作时也只埋头整理资料。   二是过往的军衔和战功都是过眼云烟,能安安稳稳做事、踏踏实实生活,对那时的他来说,才最实在的。   这种从烽火里的张扬到尘埃里的沉稳,是看透了人生的本质——不是活得有多风光,而是关键时刻能不能选对路,能不能守住心里的那点良知。   烽火里立过功,尘埃里守过心,人生的重量从不在军衔高低,而在关键时刻的选择。   吴绍周用一辈子证明,爱国从不分先后,贡献也不论过往,只要心里装着民族,在哪都能活出价值。   你觉得评价这样一位经历复杂的将领,最该看重的是哪段过往?   ‌【评论区聊聊】看完姜将军的故事,你是不是也被这份铁血打动了? (信源:吴绍周——百度百科)

0 阅读:793

评论列表

竹山鴻廬

竹山鴻廬

9
2025-11-14 10:24

历史意义

猜你喜欢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