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在台湾的760座雕像,现在已全部拆除,说起来真讽刺,蒋介石做梦都没想到,自己居然会是如此结局,正因为没有天下为公,才注定众叛亲离;也正因没有民族大义,终被历史抛弃! 当年蒋介石刚去世那会儿,台湾掀起了一股塑像热,好像不立个他的雕像就不算正统似的,那些雕像有高有矮,材质也不一样,石头的、青铜的,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总能看到他的身影。 除了雕像,还有不少街道、学校都用“中正”命名,就连机场都叫中正国际机场,仿佛要把他的名字刻进台湾的每一个角落。 那时候,这些雕像可不只是个摆设,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当时的统治权威,普通人路过都得规规矩矩,没人敢说半个不字。 变化是从政党轮替之后开始的,新的政党上台,态度一下子就变了,刚开始还装模作样去中正纪念堂献花,说要搞什么大和解,安抚那些支持旧势力的人。 可没过多久,风向就转了,开始明着推行“去蒋化”,先是把中正国际机场改了名,接着就盯上了那些遍布各地的雕像。 有座高雄的巨型雕像,因为太大,拆的时候不得不分成好多块,连夜就给运走了,还有的地方更有意思,拆雕像选在大半夜,四周挂着黑网,偷偷摸摸就给拆了,说是基座被地震震坏了不安全,其实大家都明白,就是想借着拆雕像搞政治操作。 拆雕像的动作越闹越大,后来还出台了专门的条例,给“去蒋化”披上了合法的外衣,这下可好,原本零散的拆像行为变成了大规模的行动。 校园里的雕像被学生喷漆涂鸦,公园里的雕像被泼白漆、写脏话,还有极端势力直接把雕像的头给砸掉,场面越来越混乱。 有些地方不想拆,民众也出来抗议,觉得不管怎么说,这些雕像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就这么说拆就拆太不应该了,可抗议也没用,在政治力量的推动下,一座座雕像还是被陆续移除,最后集中送到一个雕塑公园里,成了没人管的“弃儿”。 其实这些雕像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根源还是在蒋介石自己身上,他当年在台湾搞威权统治,白色恐怖时期不知道抓了多少人,害了多少家庭,那些被冤枉、被迫害的人,他们的后代怎么可能忘记仇恨? 这些雕像在他们眼里,不是什么纪念物,而是压迫的象征,等到社会氛围变了,大家敢说话了,对这些雕像的不满自然就爆发出来了,而且蒋介石一辈子都在搞分裂,背离了民族大义,这种违背历史潮流的做法,本来就不可能被长久认可。 那些推动拆雕像的人,嘴上说着是为了转型正义,为了弥补历史过错,其实心里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他们把蒋介石和国民党牢牢绑在一起,把所有历史罪名都扣在他头上,通过拆雕像、改地名这种方式,制造族群对立,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 他们根本不在乎什么历史真相,也不管这样做会不会撕裂社会,只要能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怎么折腾都行,结果就是,台湾社会变得越来越分裂,支持和反对的人吵得不可开交,原本好好的公共设施,因为一个雕像的去留闹得鸡犬不宁。 雕像本身没什么错,错的是赋予它的政治意义和背后的历史包袱,如果当年蒋介石真能做到“天下为公”,真心实意为老百姓谋福利,而不是搞独裁统治、坚持分裂,或许这些雕像还能被后人好好保存着,当成一段历史来纪念。 可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眼里只有权力和派系利益,没有民族大义,不顾国家统一,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被历史铭记,他的雕像被拆,不是因为政治风向变了,而是历史做出的公正判断。 那些忙着拆雕像的人也别得意,以为拆了雕像就能抹去历史,就能让大家忘记过去的恩怨,历史不是靠几座雕像就能定义的,也不是靠拆几座雕像就能改写的。 真正能被后人记住的,是为国家、为民族做出的贡献,是实实在在的功绩,而不是靠政治操作留下的痕迹,蒋介石的雕像没了,但那段历史还在,那些曾经的对错是非,依然会被后人评说。 历史不会说谎,民心更是公正,靠强权树立起来的形象,终究会随着强权的消失而崩塌,靠分裂行径维系的统治,迟早会被民族统一的潮流所淹没。 大家觉得,那些被拆除的雕像,真的能让历史被遗忘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