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十四亿人?”美国大使放下狠话:只要中国不听话,不低头,就要卡粮断油,让十四亿人挨饿受穷! 说出这句话的是美国驻日大使拉姆・伊曼纽尔,这位驻日本的大使张口就敢拿14亿人的饭碗说事,无非认准中国“7%土地喂18%人口”的所谓“先天不足”,可他是真不懂中国——种地对中国人来说从不是谋生手段,而是刻在DNA里的本能。 中国的农业史,往少了说也有5000年,就说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和梯田,古人在千沟万壑的黄土坡上,一镢头一镢头凿出梯田,把不可能种地的地方变成了粮田,现在那些层层叠叠的梯田,不仅是风景,更是中国人种地基因的活化石。 这位大使要是去陕北看看,恐怕都得惊讶,这么陡的坡怎么还能种庄稼,可对中国人来说,只要有土,就能想办法种出粮食,这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到了现代,这种种地基因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摆在那,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连续10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远超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就说大米和小麦这两大口粮,自给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根本不用靠进口。 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最初的300公斤不到,一路飙升到现在的双季稻亩产突破1600公斤,在云南永胜的试验田里,甚至创下过高产纪录,这种把粮食产量往死里提的劲头,就是种地基因在发力。 还有东北黑土地,作为中国的“北大仓”,2023年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达到1552.6亿斤,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一,这片曾经的“北大荒”,被几代农垦人用双手开垦成万亩良田。 就算是伊曼纽尔盯着的大豆、玉米,中国也不是完全依赖进口,而是在主动布局,把主动权抓在自己手里。 之前大豆进口量确实大,最高的时候一年近1亿吨,但这些大豆大多是用来榨油和做饲料,不是直接吃的口粮,就算进口断了,也不会饿肚子。 而且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扩种大豆,2023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4亿亩,产量2028万吨,比上年增加234万吨,增幅13.1%,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一亩地既能收玉米又能收大豆,不浪费土地还能提高产量。 中国的粮食储备底气十足,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显示,全国粮食储备总量充足,小麦、稻谷等口粮的储备可以满足全国人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就算遇到灾年或者进口断供,也能从容应对。 而且每个省、每个市、每个县都有粮食储备库,这些储备库就像一个个“粮袋子”,随时能保障供应,很多农民家里也会存粮,丰收的时候把粮食晒干存起来,够吃一年半载,这种存粮的习惯,也是从老祖宗那里传下来的,是种地基因的一部分。 但在能源安全领域,美国想给中国 “断油”,盯着中国能源进口的软肋下手:卡关键通道,中国 80% 的进口石油靠海运,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美国凭借周边驻军、航母编队和盟友势力,可以通过军事威慑封锁航道,让运油船寸步难行。 还利用美元结算在全球石油贸易中的主导地位,将中国油企、运输公司列入黑名单禁止结算,还阻挠中国与伊朗、俄罗斯等替代产油国的合作,用制裁、拦截运输等手段掐断备用供应源,从通道、货源、交易全环节切断石油供应。 一方面加强与巴基斯坦合作,建成中缅油气管道,绕开马六甲;另一方面发展远洋海军护航,提升航道应急保障能力。 大幅增加从俄罗斯、伊朗等国的石油进口,通过管道、铁路等多方式运输,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现在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已覆盖 50 多个国家。 之后用人民币结算中俄、中伊石油贸易,避开美元制裁,减少被 “卡脖子” 的风险。四是强化战略储备,建成遍布全国的石油储备基地,储备量已达到国际标准,就算短期进口中断,也能从容应对,保障国内生产生活用油需求。 就算美国想卡粮断油,也只能是痴心妄想,毕竟他们永远不懂,对中国人来说,种地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本能,一种融入血脉的基因,只要有土地,就有粮食,就饿不死,这就是中国人的底气,也是那位驻日大使永远理解不了的中国力量。 信息来源:中华网热点新闻《扬言“饿死中国人”!美对华放狠话:不接受美标准就断粮断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