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小战士平太信在路边解手时,突然发现一个头戴钢盔的国军士兵,他大喜,随后顺藤摸瓜,带着排长一口气俘虏了300多名敌人! 1920年,平太信出生在重庆万州区熊家镇的一个普通农家,谁也没想到这个山里娃将来会成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战斗英雄。 二十岁出头那年,他被抓了壮丁,稀里糊涂进了国民党部队,跟着部队去了印度缅甸打日本人。 热带丛林里的白刃战格外惨烈,日军的刺刀直接挑伤了他的左小腿,那道伤疤成了抗战岁月的深刻印记。 在国民党部队待久了,他看透了里头的贪污腐败,官欺兵、兵欺民的事儿天天上演,心里早就憋着一股气。 1947年部队换防到东北,离解放军驻地就几十公里远,平太信私下找了8个信得过的弟兄,咬着牙说要去投解放军。 当天夜里,他们扛着一挺轻机枪,借着夜色穿过树林,天亮时终于摸到了解放军营地。 一开始部队还得核实身份,可同吃同住几天下来,他发现解放军官和兵伙食一个样,打仗全是为了掩护老百姓,这才是他想待的队伍。 打那以后,平太信成了解放军里的骨干,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有他的身影,锦州、黑山阻击战中他次次冲在前面。 平津战役时的一次夜行军,他突然腹痛难忍,跑到路边沟渠解手,瞥见旁边也蹲着个人。 他顺口借火抽烟,火光一闪,明晃晃的国民党钢盔晃了眼,平太信心里一惊,脸上却没露半点声色,跟对方闲扯两句就赶紧归队。 他跑到排长跟前压低声音说:“排长,沟渠边有个戴国民党钢盔的,附近指定藏着不少人。” 排长立马带一排人跟着他摸过去,顺着踪迹一查,好家伙,一整个营三四百号敌军正躲在那儿睡觉。 战士们悄悄围上去,没开一枪就把这群敌军全俘虏了。 就这一年,他在平津战役里连立两功,拿到了“朱德奖章”,还入了党。 1950年,平太信跟着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第二次战役时,他带着班插到大同江边,正撞见敌人的汽车坦克往南逃。 江桥是敌人的必经之路,他抱起集束手榴弹就冲上去,硬生生把江桥炸塌半边,死死堵住了敌人退路。 1951年12月打朝鲜龙沅里火车站,又一股敌人要过桥逃窜。 他脱了棉衣,抱着反坦克手雷蹚过半人高的冰水,独自摸到桥下把桥炸了,友军顺着这个机会把敌军全灭了。 上甘岭战役更凶险,他和战友抓了十几个俘虏,掩护大部队撤离时踩响了敌人的照明弹,浑身衣服烧得直冒火,是战友扑上来才把火扑灭。 当晚又被敌人的榴弹炮炸伤,送进野战医院后,就跟部队失去了联系。 这位在战场上拼过命的英雄,这辈子拿了二十多枚军功章。 朝鲜给了他“国际勋章”“人民军军功章”,志愿军授予他“特等功臣”“一级英雄”称号,毛主席还接见过他两次。 后来拍电影《飞虎》,里头炸桥的班长原型就是他。 1964年转业回地方,他没挑轻松工作,去了原万县地区水利局的基建队干体力活。 家里四个儿子,他从来不许提自己的功劳,就教孩子们要正直、淡名利。 那些奖章奖状锁在箱子里,只有学校请他去给孩子作报告,他才会挑两个战斗故事讲讲。 2010年9月3日,这位91岁的老英雄与世长辞,临终前还惦记着缴最后一次党费。 平太信的一生,藏着英雄最本真的模样。 他被抓壮丁时只是个普通青年,可印缅战场的血与火,让他刻下了爱国的底色;国民党部队的腐朽,让他看清了方向;解放军的为民初心,让他坚定了信仰。 起义不是一时冲动,是对正义的选择;战场立功不是侥幸,是智勇双全的必然。 借火时的敏锐观察,炸桥前的果断决绝,负伤后的坚持作战,每一次选择都踩着“保家卫国”的底线。 二十多枚军功章是用命换来的荣耀,他却从不挂在嘴边;两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荣光,他从不向人炫耀。 转业到基层干苦活,教育子女淡名利,这种“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境界,比战场上的功勋更动人。 真正的英雄,既能在战场上惊天动地,也能在平凡中守住初心。 平太信用一生证明,荣耀会褪色,唯有信仰和初心能穿越岁月。 【评论区聊聊】你有什么话想对这位隐于市井的战斗英雄说嘛? (信源:平太信——百度百科)

用户10xxx98
能做到老英雄的十分之一便不枉此生了![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