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坛这两天突然炸出一个大瓜,前首相石破茂在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放话说,明治维新的发动机不是自家勤勉而是甲午战争后从清政府掠来的二亿三千万两白银,消息一出日本舆论有点懵圈,中国网友却觉得这番自爆既罕见又扎心。 当年《马关条约》写着赔2亿两,可日本又借着“赎辽费”要了3000万两,加上威海卫驻军费150万两,名义上就2.315亿两了。 这还不算完,日本人在白银成色上挑三拣四,又在汇率上玩起了猫腻,硬生生多刮走1800多万两,实际到手2.6亿两白银,折成当时的日元得有4亿左右。 毕竟1893年日本全年财政收入还不到5500万两白银,这笔赔款相当于他们近五年的收入总和,直接把刚有点起色的日本砸得晕头转向,也砸得野心膨胀。 日本拿着这笔抢来的钱,第一时间就砸向了军队,毕竟靠打仗发的财,自然懂得武力的“好处”。 他们把赔款的42%拨给了海军,12500万日元砸下去,海军军舰总吨位从5万吨直接飙升到25万吨,翻了整整五倍;陆军也没落下,20%的赔款让他们从6个师团扩编到12个师团,兵力直接翻倍。 后来日俄海战里日本海军能耀武扬威,二战时那些四处侵略的军舰坦克,追根溯源都靠这笔钱喂出来的。这操作也挺讽刺,用中国的银子造武器,回头再接着欺负中国,算盘打得倒是挺精。 工业上更是靠着这笔赔款开了挂,日本专门从赔款里拿出1400万日元,从德国引进全套设备,建了个八幡制铁所。这厂子可不含糊,原料直接用从中国湖北大冶铁矿抢来的铁砂,每年运走六七万吨,后来还盯上了辽宁抚顺的煤炭,40年里掠走近2亿吨,光利润就捞了26.28亿日元。 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时,日本210艘大型军舰、近3400辆坦克,大部分钢材都来自这里。现在这厂子改名叫新日本制铁,一提当年靠赔款起家的历史就躲躲闪闪,还抵制和平资料馆展出相关内容,显然是心虚了,怕人揭老底。 日本在金融上的操作更是鸡贼,明明两国都用白银,他们偏逼着清政府用英镑支付赔款,故意搅乱汇率。原本海关两兑英镑是三两换一镑,这么一折腾,变成了六七两才能换一镑,中国白银直接贬值一半。 清政府为了还债不得不向列强借款,光是三笔借款的本息就高达六亿两,还得把海关、厘金这些主权拱手让人。日本倒是坐收渔利,拿7260多万日元赔款当准备金,顺顺当当搞了金本位改革,一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等于用中国的损失铺了自己的路。 除了这些大项目,日本还拿赔款设了各种基金,3000万日元给军舰水雷艇当补充基金,1000万日元当灾害准备金,连皇室都分了特别经费,唯独教育基金才给了1000万日元,可见所谓“文明开化”不过是掠夺后的点缀。 他们还拿着钱搞台湾经营,等于抢了地盘再用抢来的钱镇压和剥削当地百姓,从头到尾都是一本掠夺的账本。 石破茂说这钱是明治维新的发动机,确实没说错。在这之前,日本明治维新搞了二十多年,看着热闹但家底薄得很,工业和军事都缺真金白银支撑,这笔赔款一下填了所有窟窿,还让他们走上了军事优先的路子。 后来日本军国主义泛滥,动不动就发动侵略战争,追根溯源都是这笔“第一桶金”给的底气。 日本后来总爱吹嘘自己靠勤勉和改革崛起,把这段掠夺史包装成励志故事,可八幡制铁的钢材、海军的军舰、金本位的根基,全都是用中国的白银堆出来的。现在石破茂一不小心说了实话,日本舆论自然懵圈,毕竟这等于当众撕了自家的“遮羞布”。 而中国网友觉得扎心,是因为这笔钱本是中国百姓的血汗,却成了别人发展的燃料,更可气的是日本至今不愿正视这段历史,还总想着粉饰太平。 历史这东西就是这样,再怎么涂脂抹粉,也藏不住背后抢来的铜臭味,石破茂这番话,不过是让真相多了个证人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