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出了名,不止美国,全世界都知道了。东方大国于宣布,暂时停止对美国那部分24%的额外关税征收,但原本10%的基本税率还会保留,这个调整涉及大豆、小麦和鸡肉这些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都是我们平时吃饭生活常会用到的东西,表面上看像是中方做了让步,实际只是把之前多收的那部分税先缓一缓。 中国的大豆自给率不高,每年大批量依赖进口,只要大豆价格有点风吹草动,饲料、食用油、猪肉全都跟着涨。 这时候把更便宜的美国大豆重新请回来,直接减缓了下游产业的压力,对餐桌上肉类和油的价格能起到明显的平稳作用。 如果长期让粮价乱飙,受苦的只能是普通人。中方此举表面缓和关税,其实是优先兜稳自家民生。 俄乌打了四年,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大减,俄罗斯粮食的海运成本又蹿了上去,黑海航线说断就断。 偏偏南美也不消停,巴西连年灾害,大豆减产让国际市场一下子紧张起来,价格直接冲天。中国这步调整,帮自己多了个进口口,压力小了,对手也没法轻举妄动。 其实,美国农民也等这一天太久了。去年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加关税后,美国人种出来的大豆愣是没人要,堆着烂掉了,不少农民一夜之间负债累累。 中国市场一关,美国农业几乎脱了一层皮。选举年那帮农业州议员,更是找白宫闹腾得厉害。现在,关税暂停,其实是把球踢回给了美国,看他们表现。 政策只说“暂停”,而不是“取消”,而且基本税率没动,这说明中国留足了后手。假如美方还敢在科技领域处处给中国穿小鞋,那下一步怎么走,主动权还在中国手里。 比起把所有希望都押在一个篮子里,中国用这几年时间,把进口渠道早就铺得五花八门。东盟那些RCEP国家的农产品,已经占到进口大头。 巴西的大豆供应量更是远超美国,俄罗斯的小麦也在加速进中国。美国农产品这次进来,不过是给大家多一个选择而已,供应多元才是关键。 消息一出,全球市场立刻做出反应。芝加哥大豆价格刚涨了一点点,没敢瞎起哄。大家都明白,中国“买家”掌握选择权,谁敢惹急了这个市场? 巴西也很快下调了对华出口大豆的价格补贴,东盟国家更是加快认证速度,生怕丢了商机。中国做出的调整,等于点燃了一把火,把全球供应商都调动起来,最后还是对老百姓有好处,不愁买不到优质农产品。 总的来说,从保障国内粮食安全、稳定物价,到对外用粮食需求反制对方的科技封锁,再到牵动全球新一轮供应商竞争,中国这次做得分寸拿捏得很准。主动权、人情世故、底线,一环都没落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