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南一名12岁贫困女孩,被校长收留免费读书,校长待她如亲生一般,谁知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11-12 10:17:54

2012年,河南一名12岁贫困女孩,被校长收留免费读书,校长待她如亲生一般,谁知,她偶然一次发现了校长的秘密,竟然毫不犹豫的选择退学,离开这里,这究竟是为什么?   2012 年河南县城小餐馆,吴丽攥着洗碗零钱,电视里马刚的身影让她泪如雨下。 这个她执意离开的校长,正被报道 “白天教书、夜里扛水泥”,撑起免费学校。 三个月前,12 岁的吴丽还在马刚的学校里,第一次不用为学费发愁。 1988 年,18 岁的马刚在全国武术锦标赛上摘得散打冠军,被省体工队看中。 那时他的梦想是进国家队,拿更多奖牌,可母亲突然重病,打破了所有计划。 他放弃省体工队的邀请,背着行李回了乡,一边照顾母亲,一边打零工谋生。 看着村里的留守儿童一个个辍学,有的帮家里干农活,有的跟着大人外出打工。 他心里不是滋味,想起自己小时候因家境差差点退学,是老师帮他凑齐学费。 2005 年,母亲病情稳定后,他做了个大胆决定:办一所免费学校,收留守儿童。 没有资金,他卖掉冠军奖杯和奖牌,凑了第一笔钱,租下村里的旧教室。 没有老师,他自己上,既教文化课,也教孩子们武术,强身健体。 村民们说他 “疯了”,放着城里的好机会不抓,偏要守着穷山村。 马刚没辩解,只是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给孩子们准备早饭,再上课。 晚上孩子们睡了,他又骑着自行车去镇上打工,帮人卸货物、修农具,挣生活费。 2012 年,12 岁的吴丽来报名,穿着洗得发白的衣服,手里攥着皱巴巴的报名表。 马刚了解到她母亲早逝、父亲打工的情况,当即说:“留下吧,学费生活费都不用愁。”   吴丽不知道,她的 “不用愁”,是马刚每天少睡三小时,多打两份工换来的。 那年冬天,吴丽跟着马刚的旧面包车到工地,看到他扛水泥的样子,瞬间红了眼。 她觉得自己是负担,偷偷跑到县城餐馆洗碗,想帮马刚减轻压力。 马刚找到她时,没有责备,只说:“你好好读书,就是对我最大的帮忙。”   他早已帮吴丽联系好中专,学费是他熬夜在工地扛钢筋挣的,却骗说是社会捐助。 吴丽回校后更加努力,中专毕业又考上大专,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而马刚的学校,在他的坚持下渐渐有了名气,越来越多的人伸出援手。 村里的年轻人也回来当义工,曾经说他 “疯了” 的村民,主动帮学校修桌椅。 2018 年,学校盖了新教学楼,有人想给学校冠名,马刚拒绝了:“叫‘留守希望小学’就好。”   这些年,他培养出 200 多个学生,有的考上大学,有的成了医生、警察,有的回村当老师。 2020 年,他被评为 “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领奖时他说:“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如今,60 岁的马刚依旧每天早起,给孩子们做早饭,晚上查完宿舍才休息。 吴丽毕业后回了县城当老师,每个月都要回学校看看,帮孩子们辅导功课。 她常对孩子们说:“马校长用一生告诉我们,坚持就能改变命运。”   马刚的武术冠军奖杯早已不在,可他用另一种方式,赢得了更珍贵的 “奖牌”—— 孩子们的未来。 这所没有华丽名字的学校,成了大山里的希望之光,而马刚,就是点亮光的人。 主要信源:光明网-“农民工校长”马刚:扎根乡村教育的守望者

0 阅读:0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