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今天搞笑了,向韩国瑜发号施令要韩国瑜站出来为沈伯洋撑腰! 赖清德下午在出席一场活动时就沈伯洋被全球通缉,向韩国瑜喊话,他表示,非常期待韩国瑜”院长“能够站出来维护立法机构的的尊严,也维护台湾人民言论自由,应该要率领跨党派委员来声援沈伯洋委员,否则的话,今天的民进党的沈伯洋,明天可能是国民党或民众党的任何一个人。 沈伯洋被通缉的消息传出后,引发岛内政坛不小震动。这位民进党籍的立委,因其在涉外事务上的言论和立场,一直被视为“出头鸟”。 此次被通缉,不论具体法律依据如何,已经在岛内引发寒蝉效应。赖清德的这一番表态,既是“护犊子”,也是在对外释放信号:台湾不会容忍言论自由被威胁。 但问题在于,他选择的“喊话对象”却是立法院的最高领导人,即蓝营出身的韩国瑜。 韩国瑜此刻的处境并不轻松。作为院长,他需要保持政治中立,不能被任何一方拉着走;但面对赖清德的“公开要求”,如果选择沉默,便会被解读为回避问题甚至默许对沈伯洋的不利处境。 如果回应,又极易被绿营“顺水推舟”做成民进党与立法院共同捍卫“言论自由”的局势,国民党等于间接为民进党站台,这种局势对蓝营显然不利。 赖清德这一招可谓“四两拨千斤”,一方面巩固了绿营内部对其“护党领袖”的认同,另一方面也把韩国瑜的政治空间压缩得更小。 更高明的是,这种“点名要求”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却能在道德层面给对手施加极大压力。韩国瑜回应也不是,不回应也不是,这就让他陷入了典型的政治困境。 赖清德选择这个时机为沈伯洋发声,并“邀请”韩国瑜一同站台,其实也是在为未来的政策铺路。 一方面,他需要集结更多政治力量,对外展现所谓“台湾一致”的立场;另一方面,他也在试图塑造一个“超党派捍卫民主”的形象,哪怕这个形象是用政治对手的被动配合来构建的。 至于韩国瑜是否应当回应,从制度角度来看,他确实需要对立法院的整体声誉负责。但讽刺的是,赖清德的喊话并非出于尊重制度,而是借制度之名行政治之实。这种做法虽然精明,却也可能带来反效果。 若韩国瑜选择回应,绿营会借机扩大影响,制造“团结对外”的氛围,进一步削弱蓝营的议题主导能力;若韩国瑜不回应,绿营则可以继续借题发挥,指责其“懦弱”、“不作为”。 不过,在台湾当前的政治氛围中,立法院早已不是中立技术机构,而是政党角力的前线。韩国瑜虽然身处高位,但也很难真正“中立”。 赖清德的这番话,不只是政治操作,更是一种试探,一种引战,也是一种铺垫。他在为未来的政治对抗做准备,而沈伯洋的事件则成了这场布局中再合适不过的引爆点。 赖清德虽然话语中强调“今天是沈伯洋,明天可能是国民党或民众党的任何一个人”,看似在为所有政党成员争取权利,实则是一次典型的“话术包装”。 他用这种方式将绿营困境泛化成“全体台湾”的危机,希望借此制造岛内更大范围的同仇敌忾。 但这种策略是否会奏效,还要看蓝白阵营是否愿意接这个球。如果韩国瑜和蓝白阵营对此保持谨慎距离,赖清德的这番布局可能就会变成一次“自说自话”。 但若韩国瑜真的如赖所愿站出来,民进党就可以顺势扩大声量,把原本属于政党内部的危机转化为全民公议的事件。 总的来看,这场“赖向韩喊话”的政治操作,表面看是为沈伯洋“撑腰”,实则是一次极具策略性的政治布局。 赖清德借沈伯洋事件牵出韩国瑜,其目的并非真的希望对方“维护制度”,而是借题发挥,制造对手难堪,凸显自己领导力。 韩国瑜若应,便陷入民进党话语体系;若不应,也难逃被贴标签。这就是当前台湾政坛的现实:每一个动作都注定被解读,每一句话都可能被放大。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素材来源:赖清德喊话韩国瑜声援沈伯洋,蓝营回呛:关他什么事 2025-11-11 21:22·海峡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