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开始,俄就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一开始,俄罗斯的算盘很清晰,就是冲着北约东扩来的。这事儿不是一天两天的矛盾,从 1999 年到 2020 年,北约搞了五次东扩,硬生生把 30 个国家拉进阵营,战线直接推到俄罗斯家门口。 乌克兰和俄罗斯就隔一条边境线,要是它真加入北约,美国的导弹、雷达就能架在俄罗斯眼皮子底下,莫斯科到边境的距离连 1000 公里都不到,战略预警时间会被压缩到几分钟。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是威胁,是直接把刀架在脖子上。 2022 年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反复跟西方谈,要求北约停止东扩、不接纳乌克兰,可西方根本没当回事。 俄罗斯只能用军事行动表态,最初的想法是速战速决,敲山震虎,让乌克兰放弃入约念头。可没想到,欧美直接下场了,而且援助力度越来越大,这让冲突的性质彻底变了。 西方的反应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美国截至 2024 年已经给乌克兰砸了约 700 亿美元援助,其中光军事援助就占了 60%。 欧盟也没闲着,累计援助超过 500 亿欧元,还牵头搞对俄制裁,从能源、金融到科技,几乎想把俄罗斯从全球产业链里踢出去。 这时候俄罗斯才明白,它面对的不是一个乌克兰,是背后 30 多个北约国家和欧洲盟友的联合绞杀。 要是现在停火撤兵,西方肯定会得寸进尺,帮乌克兰重建军队、输送更先进的武器,甚至可能在乌克兰境内部署永久军事基地。 到时候,俄罗斯的战略缓冲带会彻底消失,黑海出海口的控制权也会旁落,整个西部边境都会暴露在北约的威胁下,之前 3 年战死的士兵、投入的千亿军费,就真成了竹篮打水。 而且俄罗斯现在占的 20% 乌克兰土地,可不是随便捡的便宜,全是战略要地。 顿巴斯地区是乌克兰的工业心脏,煤炭、钢铁产量曾占乌克兰全国的 70%,拿下这里,等于掐断了乌克兰的工业根基。 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控制着第聂伯河下游的水利资源,还握着欧洲最大的扎波罗热核电站,能源和水资源的主动权全在俄罗斯手里。 这些土地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能把北约可能部署的军事力量挡在核心区域之外。 更重要的是,俄罗斯已经把这场冲突当成了维护大国地位的 “背水一战”。 这些年,西方在中东、中亚多次挤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这次借着乌克兰问题,更是想彻底削弱俄罗斯,让它再也没能力挑战西方秩序。 俄罗斯心里清楚,这一战要是输了,不仅会失去战略空间,还会被西方进一步肢解,大国地位就彻底没了。 所以它宁愿打持久战,也得把这场 “安全保卫战” 打到底。 现在的局面很明朗:俄罗斯的目标已经从 “阻止乌克兰入约” 升级为 “巩固战略缓冲、打破西方围堵”。 只要西方不停止对乌援助,不放弃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想法,俄罗斯就不会轻易收手。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俄乌冲突,而是俄罗斯和西方阵营在安全格局、能源秩序、国际规则上的全面博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