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刹停争议背后,是科普还是暗讽? 奇瑞高管一句“瞬间刹停违反物理学原理”,引发全网对汽车安全性能的广泛讨论,也折射出汽车行业营销话术与科学常识之间的落差。 “在高速公路行驶时,车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刹停,这是物理学原理。”11月10日,在奇瑞第五代瑞虎8全球上市发布会上,奇瑞汽车执行副总裁李学用谈到麋鹿测试时如是说。 他进一步解释,当汽车以12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即使紧急刹车,速度通常也只能降至80公里/小时左右。 01 物理极限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车辆制动过程遵循牛顿运动定律和能量守恒原则。 刹车时需要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这一过程依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实现。 制动力的极限受到轮胎附着系数的制约,一般情况下最大减速度在0.9至1.2g之间,存在明确的物理上限。 即使驾驶者的反应达到生理极限,车辆在120公里/小时速度下实施紧急制动,也不可能瞬间停下。 根据测算,此时车辆仍需滑行约95米才能完全停止,速度也无法一步降至零。 02 安全新解 李学用在这场发布会上提出了一个关于行车安全的新观点:“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操控决定安全,转向决定安全,动力决定安全。” 他强调,只有通过很好的操控,并不断减速才能够很好地控制安全。 这一表述将安全从单一的刹车性能拓展到了整车的综合性能。 在高速行驶中遇到突发情况时,相比追求不可能实现的“瞬间刹停”,综合的车辆控制能力才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03 行业暗流 虽然李学用没有直接提及任何竞争对手,但他的言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联想。 网友在相关报道评论区纷纷提及其他车企,显示出公众对汽车性能宣传中可能存在夸大现象的质疑。 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种性能测试数据成为营销重点。李学用此时强调物理原理,颇有呼吁行业回归理性的意味。 他明确表示:“唯有稳健的操控配合持续减速,才能在高速突发状况中真正掌控安全。尊重基本物理常识,少一些营销包装,这才是汽车行业应该践行的正道。” 汽车终究是物理世界的产物,而非科幻电影的道具。 行业需要少一些花哨的营销话术,多一些对物理规律的尊重,这不仅是企业应有的基本诚信,更是对用户生命安全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