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20升级碳化硅雷达,美国封锁技术竟成中国拿手好戏!此前,包括香港的《南华早报

杨风品武器 2025-11-11 10:55:40

歼-20升级碳化硅雷达,美国封锁技术竟成中国拿手好戏!

此前,包括香港的《南华早报》在内的多家媒体有报道,歼-20或换装了新型的碳化硅雷达,其最远探测距离预计提升至1000公里左右,此消息一出之后便引发了广泛的热议。

雷达的核心材料经历了四代的更迭,第一代硅材料实现了雷达从无到有的突破,第二代砷化镓材料大幅提升了探测的灵敏度,让雷达真正具备了实战化的探测能力。第三代的氮化镓和碳化硅也成为了如今军工竞争的两大赛道,而第四代的氧化镓材料的出现让雷达的超视距探测能力更加强大。

目前氮化镓仍然是全球先进雷达的主流选择,像美国的F-35战机搭载的雷达都是以氮化镓雷达为主,其高频低功耗的优势在一般的作战场景中无可替代。

然而,碳化硅的出现更胜一筹,它的击穿电场的强度达到了氮化镓的10倍,散热能力更是后者的3倍,在极端环境下性能优异,耐压且散热能力强。

不过,大尺寸的碳化硅材料曾经是美国卡脖子的关键环节,长期被少数的企业垄断。美国对中国实施多次重技术封锁,明确禁止向中国出口 6 英寸以上的碳化硅晶圆,让中国缺少制造雷达核心器件的基础材料。同时还严格限制核心外延技术对华出口,而这类设备是实现晶圆高精度加工和保障雷达性能稳定的关键,这也让中国相关技术研发一度断粮。

然而中国科研团队经过不断的攻关,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让中国在第三代半导体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歼-20雷达采用的碳化硅是以碳化硅衬底加上氮化镓的电路进行组合,既能够发挥碳化硅散热好的性能优势,也能够让雷达长期持续工作,还能够借助氮化镓的高频特性保证探测的精度,这种操作十分创新。

在采用碳化硅复合结构之后,若歼-20的雷达探测距离能够达到1000公里,这也就覆盖了第一岛链到中国本土的距离,也意味着美日战机刚从军事基地起飞,就可能进入了歼-20的视线范围。

以往美国试图用来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或许以后将成为美日战机的暴露地带。这种态势的逆转,使得中美空中攻守之势彻底易位。

不过中国并没有只押宝在碳化硅上,而是早就布局了更强大的后手,即第四代氧化镓材料。氧化镓雷达的探测距离预计可达砷化镓的3倍,未来规模化量产后,成本有望控制在氮化镓的三分之一左右。

若是氧化镓进行量产普及,能够让高性能的雷达不仅更具性价比,而且能够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形成成本和技术的壁垒。

目前,全球70%的镓储量都在中国,产量占比更是高达98%。美国绝大部分的镓都要靠进口,中国相当于是掐住了美国的命门。

目前中国已经造出了全球首片8英寸氧化镓单晶,从设备到材料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美国在此设备和工艺上都进展缓慢,不论是资源还是技术都受到极大的限制,若想追赶上中国难如登天。

不过雷达性能再强,也需要有配套的武器才能发挥战力,中国已经打造了雷达和导弹的黄金搭档。

歼-20的霹雳系列空空导弹中,霹雳-15出口版已在印巴空战中助力巴基斯坦战机击落印度米格-21战机,其实力得到了验证。

而霹雳-17、霹雳-21超远程导弹,射程能够达到500至1000公里,能够和升级后的雷达探测范围完美衔接。那么歼-20就可以在敌方战机的作战半径之外,先敌发现、先敌摧毁,不给敌方靠近的机会。

目前,歼-20S双座型已经亮相,能够指挥无人机蜂群作战,形成有人和无人的协同体系,作战能力直接翻倍。

更有消息称,歼-20的产量预计可以达到1000架,这个规模一旦形成,那么中国将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五代机群。

不仅如此,歼-20的设计也预留了足够的升级空间,未来或将融入六代机的技术,比如说自适应隐身蒙皮、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从而保持技术领先。

像法国的阵风战机,已经在歼-20面前丧失了竞争力。美国的F-22、F-35虽然名声在外,但是在核心指标上已经被歼-20拉开了较大的差距。

那么中国这场雷达的技术革命,它带动的远不止一款战机,而是整个战机作战体系的升级。

中国的国防科技的进步是有目共睹,中国已经不再是追随美国的身后,而是已经具备了引领技术潮流的实力。中国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掀起全球军事科技的革命。

那些曾经卡中国脖子的技术,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拿手好戏,也让中国在这种高压之下创造出了各类国之重器。为什么歼20是长空之王

0 阅读:1
杨风品武器

杨风品武器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