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沈醉说:当年徐远举刑讯江姐时,要扒掉江姐的衣裤,沈醉目睹了江姐怒骂徐远举,免遭侮辱的全过程。罗广斌说:江姐的机智、勇敢没写进小说,太可惜。 江姐在渣滓洞用几句话逼退徐远举羞辱时,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未完成的革命工作 —— 这份远超个人尊严的坚守,才是她最动人的贡献。 军统少将沈醉 1964 年披露的这段往事,不仅还原了江姐的机智,更让我们看清她为何能成为革命者的精神象征。 她的贡献,从不是单一的狱中抗争,而是贯穿革命始终的无畏与担当。 早在 1939 年,江姐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化名江竹筠深入重庆、成都等地开展地下工作。 那时她刚 20 岁,白天在工厂当会计,晚上冒着生命危险组织工人运动,传递党的秘密文件。 为了建立可靠的地下交通线,她曾假扮商人妻子,带着机密情报穿越敌人封锁线,好几次差点被特务识破,却总能凭借冷静与机智化险为夷。 她还积极动员进步青年参军,仅 1945 年就为解放区输送了 200 多名有生力量,这些人后来都成了战场上的骨干。 1947 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在武装斗争中牺牲,她强忍悲痛接替丈夫的工作,继续在重庆万州一带组织农民运动。 她走村串户,向农民宣传革命思想,建立农会,带领大家反抗地主压迫,还秘密筹备武装起义的物资。 有次为了筹集粮食,她独自深入地主盘踞的山村,面对威胁毫不退缩,最终说服当地农民将藏粮捐给革命队伍。 这些工作看似平凡,却为后来的解放斗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 这正是江姐早期革命贡献的重要部分。 1948 年,江姐因叛徒出卖被捕,关押进渣滓洞监狱,她的革命工作被迫中断,但抗争从未停止。 即便在狱中,她也没放弃贡献:用暗号与其他难友传递消息,鼓励大家坚持信仰;偷偷教狱友学习文化,传播革命理论;还带头组织绝食斗争,抗议特务的残暴对待。 沈醉回忆的 1949 年初那次刑讯,正是她无数次狱中抗争的缩影 —— 徐远举想用竹签钉指、扒衣羞辱打垮她,却没料到她的意志比钢铁还硬。 当时江姐刚受完竹签钉指之刑,手指肿得像萝卜,却在特务要扒她衣服时,先一步戳中徐远举的软肋。 她沙哑着嗓子说:“徐远举,你读过书,靠欺辱女人立威,算什么本事?” 这话让爱装 “儒将” 的徐远举瞬间失态。 紧接着她又补道:“你今天做的事,明天全重庆人都会知道,军统只会欺负重伤女人!” 这句话精准击中徐远举怕引民愤的顾忌,最终让他放弃羞辱 —— 江姐用智慧守住的,不仅是个人尊严,更是革命者的气节,这本身就是对革命的重要贡献。 江姐的贡献,更在于她用生命守护了党的秘密。 即便面对酷刑与死亡威胁,她始终没泄露任何党的机密,没出卖任何一位同志。 1949 年 11 月 14 日,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被特务杀害,年仅 29 岁,她到死都没让敌人从她口中得到半点有用信息。 正是因为有无数像江姐这样的革命者坚守秘密、顽强抗争,才让党的地下组织得以保存,为重庆解放减少了牺牲。 如今,江姐的故事被代代传颂,她的贡献早已融入民族精神。 从早期的地下工作、群众动员,到狱中抗争、守护机密,她用短暂却璀璨的一生,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沈醉披露的狱中细节,让我们更直观地看到她的智慧与风骨;而她在革命各阶段的具体贡献,更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英雄,从不是天生强大,而是在每一次考验中,都选择为信仰、为人民挺身而出。 江姐的精神,至今仍在激励着我们 —— 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坚守信念,为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 李庆生.晚年沈醉香港行[J].文史月刊,2010,(02):35-37. 李清华.沧海沉浮-沈醉回忆录[J].科技文萃,1994,(05):149-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