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前飞利浦卖我们3000万。后来,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他扭头就卖

星星有话讲 2025-11-02 14:05:51

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前飞利浦卖我们3000万。后来,我们自己研发出来了,他扭头就卖280万。这中间蒸发的2720万,是什么?是我们的命。   “一台核磁共振仪,以前飞利浦卖3000万,我们自己造出来后,他们就卖280万,蒸发的2720万是我们的命。”说这话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那个放弃美国终身教职回国,硬生生啃下核磁技术硬骨头的科学家。   二十年前,郑海荣刚从美国博士毕业时,国内医院的核磁室里全是欧美设备。 3.0T的机器要三四千万一台,四川有家县医院咬牙买了一台,用了不到一年出故障,飞利浦工程师开口就要100万维修费,还得先打款才肯来。 那时候不仅设备贵,修不起用不起更让人难受,国外工程师维修时不让中方人员看,每年加液氦就要花200万,设备简直成了“吞金兽”。   2007年郑海荣回国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从零组建团队搞研发。 当时国内连核磁的核心部件超导磁体都造不出来,高校连教学设备都没有,团队里不少人第一次见核磁设备还是在国外展会上,只能偷偷拍照记笔记。 他们在废弃厂房里搭“磁体帐篷”,冬天零下几度就裹着棉衣调试,磁场精度要控制在头发丝的十分之一以内,有个工程师干脆在帐篷里住了三个月。   就这么熬了八年,2015年中国首台3.0T核磁终于下线,郑海荣团队的“隐正则化稀疏快速成像理论”还把扫描时间缩短了一半。 这一下国外厂商慌了,之前的天价根本守不住,价格直接跌到280万。 说白了,不是他们良心发现,是我们有了议价的底气。 后来郑海荣团队更厉害,2022年造出全球首台5.0T核磁,分辨率能到200微米,早期肿瘤都能看清。 现在国产核磁占了全球31%市场,联影还冲到了全球第二。 当年3000万买的是被动和无奈,现在280万买的是技术主权,这中间差的不是钱,是郑海荣们不服输的韧劲。 从“买不起”到“领跑全球”,这2720万的差价里,藏着的是中国科研人的命,更是国家的底气。 以上都是个人观点,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星星有话讲

星星有话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