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立下规矩,日本欧洲全线停产,荷兰承认误判:强抢是无奈之举 事情的导火索藏

烟雨评社 2025-11-02 13:53:17

安世立下规矩,日本欧洲全线停产,荷兰承认误判:强抢是无奈之举 事情的导火索藏在 9 月底的一纸政令里。荷兰政府突然搬出尘封七十多年的 1952 年《商品供应法》,强行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个主体的运营,还通过法院暂停了由中国母公司闻泰科技指派的 CEO 张学政的职务,理由是担心 “核心技术被窃取”。 可他们没算到,安世不是普通公司 —— 作为从恩智浦剥离的巨头,它的逻辑芯片和 MOSFET 器件垄断了全球近三成的汽车芯片市场,德国大众、宝马的车载系统,日本本田的动力控制模块,都得靠它供货,说是全球汽车产业链的 “心脏瓣膜” 也不为过。 接管的后遗症来得比预想中更快更猛。10 月下旬,本田位于墨西哥塞拉亚的工厂率先停产,这座年产 20 万辆 HR-V 车型、直接供应美国市场的工厂,因为缺安世的芯片彻底停转,而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本田工厂也跟着减产一半,计划停产一周。 要知道北美市场占本田全球销量的 40%,连续两年销量超 160 万辆,停产一天的损失就得上千万美元。欧洲那边更糟,大众狼堡工厂的生产线减速到正常速度的三成,宝马慕尼黑工厂甚至启用了应急库存,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急得发预警,直言再拖下去全欧洲车企都得停摆。 更棘手的是,安世最核心的产能不在荷兰,而在中国东莞 —— 这座工厂承担了全球一半的产量。荷兰政府能换掉 CEO,却管不了中国工厂的运营,安世中国直接发声明,说荷兰总部的人事决定在境内无效,还悄悄放缓了产能。 这下欧洲车企彻底慌了,平时呼风唤雨的巨头们,不得不绕开荷兰总部,偷偷联系闻泰科技的管理层求供货,毕竟他们要的不是政治承诺,是能让生产线转起来的订单确认。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突然松了口。就在荷兰动手的前一天,美国刚发布对闻泰科技的穿透性出口管制,可没过一个月,中美磋商后美方又宣布暂停该规则一年。 这一下,荷兰的 “安全理由” 成了空中楼阁,香港大学的研究员都看得明白,海牙的行动像是迫于压力,结果特朗普一句话就让这种必要性荡然无存。荷兰经济事务部还在嘴硬,说接管符合法律,可明眼人都清楚,他们所谓的 “必要之恶”,不过是给自己找台阶下。 闻泰科技的态度也很坚决,发言人直接否认 “技术窃取” 的说法,强调自己是合法控股股东,没必要从自家子公司偷技术,还放出话来,要恢复供货可以,必须先让张学政官复原职,归还完全控制权。 这一下,荷兰彻底骑虎难下:退,等于承认决策失误,政治上没法交代;进,就得眼睁睁看着汽车产业这根经济支柱被拖垮。日产已经预警,芯片库存只够撑到 11 月初,要是还没解决方案,停产潮就得蔓延到更多行业。 这场闹剧把 “去风险化” 的荒诞暴露得淋漓尽致。荷兰想靠抢股权保住技术,却忘了全球化企业的控制权从来不在股权本上,而在供应链的整合能力里。 安世的技术再好,没有中国工厂的产能、闻泰的市场调度,也只是一堆没用的图纸。现在欧洲和日本的工厂还在等芯片,荷兰政府的辩解听起来越来越无力,这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戏码,还得接着演下去。 如此看来,荷兰这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最终恐怕要落得个“人财两空”的下场,这次事件也给所有中国科技企业提了个醒:核心技术和完整产业链,才是最大的底气,不管遇到什么明枪暗箭,只要自身实力够硬、战略定力够足,就能把对方的“绝杀局”,变成自己的“反杀局”。 信源:环球时报

0 阅读: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