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报!快报! 中国和欧盟同时宣布! ​又一个大国和欧盟达成协议!第十八届投资贸易

吹海风 2025-11-02 11:23:47

快报!快报! 中国和欧盟同时宣布! ​又一个大国和欧盟达成协议!第十八届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将在2025年11月成都举办! 这场盛会是中国与欧盟层面的官方合作平台,并非额外有其他大国参与,全称为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更值得一提的是,欧洽会自2006年起就永久落户成都,并非临时选定,如今走到第十八届,早已是中欧企业对接的老牌优质平台。 今年的展会恰逢中国同欧盟建交50周年,主题定为“互信互通·共享共赢”,还带着特别的纪念意味。展会期间会安排5场聚焦能源环保、生物医药等热门领域的主题活动,还有精准的“一对一”企业配对洽谈,目前预计将吸引20多个欧洲国家的不少于600名嘉宾线下参会。翻一翻过往成绩,二十多年来这展会已累计促成29130余场次企业配对,达成3200多项合作意向协议,每一组数据都实打实见证着平台价值。 但合作的道路从不是一帆风顺。就在十月,欧盟传出拟修订《工业加速器法案》的消息,草案中提到,计划要求在欧运营的中国企业转让相关技术,同时设定本地化采购比例不低于40%、欧盟境内加工比例超50%等条件,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中国优势产业刚好被列入重点关注范围。这意味着企业即便在洽谈会上达成初步共识,后续落地过程中仍可能面临市场准入的实际门槛。 物流层面的变数也不容忽视。11月1日起,白俄罗斯正式实施新规,禁止所有欧盟注册的货车车头入境,波兰、立陶宛的挂车也在受限名单中。虽然中欧班列中通道已拓展至73条,经二连浩特口岸可辐射10多个国家的70多个城市,但此前波兰关闭波白边境时,曾导致承担98%欧盟方向运量的中通道一度受阻,如今公路运输再添限制,货物周转效率难免受到影响。 即便面临这些现实变数,成都能长期承办欧洽会,本身就源于其西部对外开放枢纽的独特优势——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贸易与物流通道早已形成联动。只是当下的贸易环境多了些不确定性,这场50周年节点上的洽谈会,能不能把平台优势真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关键还要看细节的兑现:技术转让要求会不会成为合作壁垒?物流线路的临时调整能不能及时衔接?这些现实问题,比展会规模更值得大家关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吹海风

吹海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