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财都难!”重庆一农民工大哥来到一超市转了一圈后,什么也没买就走了,谁知,次

探史官 2025-11-02 08:29:15

“不发财都难!”重庆一农民工大哥来到一超市转了一圈后,什么也没买就走了,谁知,次日,超市老板却到处找他,得知原因后,农民工大哥激动不已。 这位农民工大哥姓傅,常年在附近工地干体力活,双手磨出的老茧比鞋底还厚。那天他揣着皱巴巴的几十块钱想给娃买零食,转了三圈还是把东西放回了货架——物价比他预想的高了些。 逛的时候他没闲着,眼睛跟扫工地钢筋似的仔细。看到生鲜区的灯泡忽明忽暗,标签纸卷了边没人换;日用品货架最下层空了大半,补货标签贴了快一周还没动静。这些细节,他临走时随口跟收银小妹提了句。 老板陈姐当晚盘账差点把账本摔了,连续三个月营业额掉得厉害,她正愁得睡不着。收银小妹把傅大哥的话学了一遍,她猛地拍了下大腿:自己天天盯着报表,倒不如个外行看得明白! 第二天一早陈姐就顺着工地安全帽上的名字找过去。傅大哥正扛着水泥袋爬楼梯,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听见有人喊他还愣了愣,以为自己昨天多拿了东西。 “傅师傅,您可得救救我的店!”陈姐把人拉到阴凉处,递过矿泉水。她这才说清楚,想请他帮忙看看超市的问题,还愿意给咨询费——这钱比傅大哥干一天活还多。 傅大哥挠挠头,黝黑的脸涨得通红。他没读过多少书,可跑了十几年工地,帮着工友修过无数次工具,最懂“哪里卡壳就通哪里”的道理。他跟陈姐说:“钱不用给,我就是看你这店实在可惜。” 接下来三天,傅大哥收工就往超市跑。他建议把临期的牛奶搭着面包卖,把常用的酱油醋挪到显眼的中层,还教陈姐学年轻人搞“满38元抓鸡蛋”的活动。这些法子看着简单,全是他从工友的消费习惯里摸出来的。 半个月后超市真的火了,附近大妈排着队来抓鸡蛋,营业额比之前翻了倍。陈姐硬要塞给傅大哥两千块,他只收了两百,说够给娃买两箱牛奶就行。 有人说傅大哥傻,放着大钱不赚。可他不这么想,就像他常说的:“旁人帮过我,见着难处,挪不开脚。” 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善意,比任何生意经都金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00

猜你喜欢

探史官

探史官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