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豆农的冰火两重天:订单曾是救命钱,如今只剩无尽焦虑 “中国订单曾救过我的

小郎视频 2025-11-02 07:32:55

美国豆农的冰火两重天:订单曾是救命钱,如今只剩无尽焦虑 “中国订单曾救过我的农场,但现在仓库又堆满了,下一季的种子钱还没着落。”伊利诺伊州豆农汤姆的话,道尽了美国大豆种植户的集体困境。一边是对中国市场的深切依赖,一边是订单消失的现实恐慌,这种撕裂感正在美国中西部蔓延。 曾几何时,中国订单是美国豆农的“定心丸”。2023至2024年度,美国对华出口近2500万吨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六成,支撑起无数农场的生计。那些年,从港口到田间的运输链上,处处是忙碌的景象,中国市场的稳定需求让豆农敢扩种、敢投入。 但2025年的收获季成了“噩梦重现”。新大豆开镰至今,美国豆农未接到一笔中国订单,原本该完成的1/3年度交易彻底落空。更刺眼的是价格差距:美国大豆到岸价比巴西高出531元/吨,彻底丧失竞争力。有农户在TikTok上哭诉,只能把丰收的大豆搅碎埋进地里,因为卖出去反倒亏本。 不安的根源早已埋下。2018年关税战的伤疤尚未愈合,美国大豆对华出口份额已从34%跌至22%,而巴西占比飙升至69%以上。中国构建的多元供应链,让美国不再是不可或缺的选择。即便白宫放出谈判“进展”的风声,豆农们也早已听腻——他们要的是能兑现的订单,而非空洞承诺。 更让豆农绝望的是政策失灵。280亿美元农业补贴大多流向大型农场,中小农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豆子发霉,农场破产数量同比上升55% 。他们清楚,40年开拓的中国市场,正在被人为设置的壁垒慢慢葬送。 从感激到不安,美国豆农的心态转变,正是贸易战没有赢家的生动注脚。当政治博弈凌驾于市场规律之上,最终买单的,永远是那些在土地上耕耘的普通人。

0 阅读:9
小郎视频

小郎视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