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发现

墨韵兰亭 2025-11-01 22:59:24

恒河为什么没有航运能力?很简单,被英国给坑了,印度花大价钱清空淤泥,到头来却发现,恒河最关键的一段——它的出海口和三角洲,属于邻国孟加拉。   谁都知道恒河是印度的“母亲河”,干流从北边的平原穿过去,看着又宽又大挺像样,可别说能装万吨货的大船了,就连千吨级的船都没法一年到头正常跑。这事儿得从19世纪英国殖民者那会儿说起,当年他们在印度搞基建,根本没想着长远打算,全是怎么对自己有利就怎么来。   最典型的就是西孟加拉邦那座法拉卡水坝,离孟加拉边境才18公里,英国人当初修这玩意儿目的特别直接:把恒河的淡水引到旁边的胡格利河去,这样加尔各答港的水深就能保住,方便他们把印度的棉花、茶叶运走,再把自己的工业品运进来卖。   可这么一引水就出大麻烦了,恒河主干流的水一下被截走大半,到了旱季,下游河道的水位能降好几米,船开进去动不动就陷在泥里动弹不得。更糟的是,水少了之后,泥沙沉积得也快了一倍,河床一年比一年高,慢慢就变成了“地上河”,别说让船走了,就连防洪水都特别费劲。   英国人不光修了这么个截水的坝,还压根没把恒河当成能通航的河道来管。那时候他们更看重铁路,毕竟火车运货快,还能控制得住,能精准地把殖民地的资源都运到港口装船。19世纪后期,英国人在印度花大价钱修了6400英里的灌溉运河,却没给恒河修过哪怕一段标准的航道,连个像模像样的码头、航标都没有。   这种只重视铁路、不管内河的做法,直接把恒河航运的底子给毁了,要知道在英国人来之前,恒河中下游还有些木船搞运输,等英国统治快结束的时候,连小货船都快没法走了。   等印度独立了,想收拾收拾恒河搞航运,才发现最大的坑在南边:恒河最关键的出海口和三角洲,居然是孟加拉的地盘。这事儿得怪英国当年的“分而治之”政策,那时候划国界根本没考虑河流是不是完整的,硬生生把一条河切成了两段。   恒河三角洲的河道分支本来就特别多,本来就容易淤塞,现在出海口归了别人,印度就算把自己境内的河道清得再干净,货船到了三角洲还是得看孟加拉的脸色。更麻烦的是,两国还老为水的事儿吵架,印度一打开法拉卡水坝泄洪,孟加拉就发洪水;印度截水搞灌溉,孟加拉下游就缺水,想协调航运的事儿就更难了。   印度也不是没努力过,2015年就搞了个“恒河清理国家项目”,砸了2000亿卢比(差不多190亿人民币),想清掉河里的淤泥、治理污染,让河道能走船。   可这钱花得特别冤枉,一方面,现在每天还有13亿公升的污水往恒河里排,污水处理能力连原定目标的零头都不到,水质差得根本没法让货船长期停在那儿;另一方面,清淤泥的速度还赶不上泥沙淤积的速度,刚挖完一段,雨季一来泥沙又堆回去了,这项目的资金利用率才21%,大半的钱都白扔了。   更让人无奈的是恒河自己的“脾气”。这河受季风影响太大,雨季的时候洪水到处漫,河道改道跟玩一样随便变;到了旱季,水量又大幅减少,有些河段的水深连1米都不到,货船根本浮不起来。   再加上沿岸97个城镇的污水直接往河里排,河面上漂着垃圾、灰烬,别说让货船通航了,就连渔船在上面走都得小心翼翼的。现在印度想搞内河航运,只能靠吨位小的驳船在一小块河段里打转,大宗货物还得靠空运,比如从鄂州到加尔各答的全货机航线,反倒成了中印货运的主力,这要是恒河能通航,哪儿用得着这么折腾。   说到底,恒河没本事搞航运,就是殖民时期留下的烂摊子和现在的麻烦事儿缠在一起造成的。英国人当年为了抢资源,把河流当成工具瞎折腾;印度独立后又没解决好和孟加拉的协调问题、还有污染问题,再怎么砸钱清淤泥,也填不上当年英国人挖的坑。现在这条“母亲河”,只能看着别的国家靠内河航运赚钱,自己却连艘正经的货船都跑不起来。

0 阅读:147

猜你喜欢

墨韵兰亭

墨韵兰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