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梅兰芳因心肌梗塞在京逝世,周总理特批一副阴沉木棺材做灵枢,修墓时,二

小史论过去 2025-11-01 12:18:27

1961年,梅兰芳因心肌梗塞在京逝世,周总理特批一副阴沉木棺材做灵枢,修墓时,二夫人福芝芳叮嘱两点:一是不解剖,二是不火化,葬在万花山自家坟地! 梅兰芳1894年10月22日出生在北京前门外李铁拐斜街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里的青衣花旦高手,父亲梅竹芬也专攻青衣花旦。从小耳濡目染,他对京剧自然感兴趣。1902年8岁开始正式学戏,先在家练基本功和唱腔,然后拜吴菱仙为师,学了《战蒲关》《二进宫》《三娘教子》等三十多出戏。1904年8月17日,10岁时在北京广和楼首登台,在《长生殿·鹊桥密誓》里演织女,从台下练习转到台上表演。1907年加入喜连成班,拜叶春善为师,继续磨练技艺,同时跟秦稚芬和胡二庚学花旦戏路,逐步掌握身段和念白。 1910年梅兰芳娶王明华为妻,她出自京剧家庭,在家帮着管事,还给演出提建议。他们生一双儿女,可惜都早逝。王明华管家务,让梅兰芳专心艺术。1911年北京评选京剧演员,他排第三名探花。1913年首次去上海演《彩楼配》《玉堂春》《穆柯寨》等,返回北京吸收上海元素,创演《孽海波澜》,开始研究新腔调和学昆曲。1914年再赴上海演《五花洞》《真假潘金莲》《贵妃醉酒》,和王蕙芳一起拜陈德霖为师,后来从乔蕙兰、李寿山、陈嘉梁学昆曲,从路三宝、王瑶卿学戏。1915到1916年新排《宦海潮》《牢狱鸳鸯》《思凡》等11出戏,用追光等新手法,在《嫦娥奔月》试古装新戏形式。 1917年梅兰芳创编神话歌舞剧《天女散花》,1918年移居上海演《游园惊梦》,创编《麻姑献寿》《红线盗盒》。1920年拍无声电影《春香闹学》,同年娶福芝芳为续弦,王明华和福芝芳处得融洽,一起管梅家事。1922年首演《霸王别姬》,去香港演出。1923年在京剧伴奏加二胡,演《洛神》《廉锦枫》。1924年接待泰戈尔,第二次赴日本演出。1925到1926年创编《太真外传》四本。1927年评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创编《俊袭人》。1930年赴美演出72天,获荣誉文学博士。1935年赴苏联演出,考察欧洲多国。1945年和俞振飞合作演昆曲《断桥》《游园惊梦》。 抗战时期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出,靠卖画维持生计,还捐款支持抗日。这段经历显示出他的爱国立场。建国后他继续活跃,1950年任中国京剧院院长,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1953年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职务让他在戏曲界发挥更大作用,推动京剧发展。梅兰芳一生塑造杨贵妃、昭君、洛神等经典旦角,建立梅派,成为京剧旦行流派代表。他的艺术不只停留在舞台,还影响了国内外观众。 1961年夏天,67岁的梅兰芳在北京田汉家和盖叫天、田汉三人聚谈。他们讨论京剧唱腔调整,梅兰芳示范身段,盖叫天配合,两人演绎《霸王别姬》经典唱段。这次交流持续几小时,三人分享心得。同年他参加北京新侨饭店全国文艺工作者座谈会,作为京剧代表发言,提出剧目创新和人才培养建议。因身体不适,没和老友戴不凡深谈,只短暂问候。8月8日在阜外医院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67岁。他本计划去新疆演出,但未能实现。 周恩来闻讯批示,从国库调阴沉木棺用于治丧。这种木材质坚硬,寓意艺术长存。福芝芳按照梅兰芳意愿,安排丧事时强调不解剖遗体,不火化,坚持土葬。墓地位于北京西郊万花山梅家坟地,这地方和梅兰芳本名畹华谐音。福芝芳设计墓地成梅花形状,象征艺术高洁经久。墓碑上“梅兰芳之墓”五字由秘书胡芝芳题写。整个过程体现对大师的敬重和家属的坚持。 王明华1929年逝世后,安葬在北京西郊万花山梅家祖坟。梅兰芳逝世后,灵柩运至万花山,墓穴挖成梅花形状。福芝芳监督,确保符合意愿。福芝芳1976年逝世后,与梅兰芳合葬于此。梅兰芳故居在北京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原为清末庆亲王府部分,占地700多平方米,四合院布局。1961年后,周恩来提议建纪念馆,家人捐3万余件文物,包括照片、剧本、纪念品。 故居前院做展厅,介绍梅兰芳艺术和社会活动。后院北房保持原貌,会客厅有硬木家具,书房陈列旧书,卧室床铺整齐,起居室留日常用品。1986年10月27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海内外游客瞻仰,展示梅兰芳一生贡献。

0 阅读:1
小史论过去

小史论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