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住校的儿子每周获20元零花钱和一箱牛奶,却因嫌钱少拒绝返校。父亲不解:“学校包三餐,要零花钱干什么?”争执中,孩子低头不语,父亲将事件发到网上,引发热议。 “初中生社交需求大,同学聚餐、买水、夜宵都需要钱。20元根本不够,长期短缺会让孩子自卑。”(网友A) “我当年零花钱少,被嘲笑‘抠门’,至今性格内向。”(网友B) “学校包三餐,一天4元零花足够。孩子要50元可能是攀比,不能纵容。”(网友C) “青春期爱面子,但家长应引导理性消费。”(网友D) 父亲单方面认为“20元+牛奶”已满足需求,却未问孩子要钱的具体用途,是买文具、体育课补水,还是避免社交孤立? 平和询问孩子“50元计划怎么花”,了解真实动机。 若合理,可适当增加;若为攀比,需解释家庭经济状况。 约定零花钱用途,培养规划意识,而非简单给钱。 青春期孩子的敏感远超成人想象。与其在网络上争论对错,不如放下“家长权威”,用一次真诚对话,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与理解。
初一住校的儿子每周获20元零花钱和一箱牛奶,却因嫌钱少拒绝返校。父亲不解:“学校
文武都全
2025-09-18 15:44:14
0
阅读: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