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一名战士,青涩的脸上洋溢着憨厚的笑容,谁曾想,这个有着阳光般笑容的青年背后,却有着异常悲惨的童年。[凝视] 这张照片成为雷锋生前最喜爱的影像之一,记录了他人生转折点的瞬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面带笑容的青年背后,有一段异常艰难的童年岁月。 1940年12月,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人给他取名“雷正兴”,乳名“庚伢子”。 他的家庭是旧中国农村苦难家庭的缩影,祖父在1943年冬天离世,父亲遭国民党军队毒打致残,后又遭日寇凌辱,于1944年冬天去世,哥哥在工厂做童工不幸身亡,弟弟夭折,母亲在1947年中秋之夜不堪受辱自尽身亡,7岁的雷锋就这样成了孤儿,靠乞讨和乡亲们接济度日。 1949年湖南解放后,雷锋的人生迎来转机,他进入学校读书,加入了少先队,后来还在县委当过通讯员,1958年国家号召年轻人投身工业建设,雷锋立即报名前往鞍钢,在出发前,他将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寓意“去鞍钢打冲锋”。 1958年11月13日,雷锋和同行人员到达武昌站,需要换车停留七八个小时,他们利用这段时间参观了通车刚满一年的武汉长江大桥,站在桥头堡下,雷锋被这座宏伟建筑深深震撼。 同行者杨必华回忆,雷锋望着大桥激动地说:“原来全是钢铁呀!”他仔细观察着桥体结构,感叹道:“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需要多少钢铁呀!”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后来回忆,雷锋在他众多的照片中最爱三张,其中一张就是这张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留影,雷锋曾自豪地告诉他:“这就是咱们建国以后修的大桥,底下跑火车,上头跑汽车,多漂亮。”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享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车时,整个武汉城沸腾了,当地报纸记载了通车盛况:五万多人参加典礼,成群和平鸽和五彩气球飞向天空,由300多辆汽车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过桥面。 这张照片不仅记录了雷锋个人的成长历程,也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从孤儿到工人,再到后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雷锋的人生轨迹与新中国的发展紧密相连。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全国掀起了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雷锋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如今雷锋已经离开我们六十多年,但他那站在长江大桥前的青春笑容依然感染着我们,那张照片不仅是一个年轻人的瞬间留影,更是一个时代的记忆符号。 你看过雷锋在长江大桥前的这张照片吗?在你心中,雷锋精神在当今社会有着怎样的意义?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和感受。 信源: 雷锋在汉唯一照片,背后还有这些故事——中国法院网)
1958年,18岁的雷锋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影像,那时的他还没有成为
力量华哥
2025-09-17 16:05: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