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记者爆猛料:50多天后泽连斯基或成弃子,他犯了3个致命错误? 资深调查记者西

古凌凌 2025-09-17 12:49:53

美记者爆猛料:50多天后泽连斯基或成弃子,他犯了3个致命错误? 资深调查记者西摩·赫什爆料称,白宫已经制定了“乌克兰领导层过渡方案”,泽连斯基或将在50天后被西方抛弃。同样是赫什,他揭露了“北溪管道事件”,直接把欧洲搅得天翻地覆。 要理解这则消息的震撼,就必须回到泽连斯基过去几次关键的政治与军事决策。 去年夏季反攻打响前,乌军内部不少将领曾提出异议,理由是西方军援尚未完全到位,兵员与装备储备不足。但泽连斯基不顾劝阻,坚持启动行动。 结果是12万人的伤亡代价,仅换回约300平方公里土地。美国五角大楼内部报告显示,乌军日均伤亡是俄军的三倍,这不仅让西方军火库见底,更动摇了援助乌克兰的信心。 反攻失败的尴尬在随后几个月被进一步放大。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在分析中指出,乌军的实际战斗力被过度神化,而战场数字冷酷无情地揭穿了这一点。 法国《世界报》则报道,欧盟内部会议上已有成员国代表抱怨,“再多的钱也填不满这个黑洞”。 泽连斯基面对的不只是战场困局,还有腐败的丑闻。欧盟审计院去年发布的报告显示,至少27亿欧元的援乌资金去向不明。 美国国会的调查更发现,一部分标枪导弹和夜视仪已出现在中东黑市。最让人愤怒的,是泽连斯基身边人的奢靡生活:其亲信在迪拜购置豪宅,助手的妻子在巴黎奢侈品店里刷卡挥霍。 2023年底,《华盛顿邮报》刊登了相关照片,引发欧美纳税人大规模质疑。 这类腐败问题,其实早在战前就埋下伏笔。乌克兰长期被评为“欧洲最腐败的国家之一”,2014年“广场运动”后,西方曾试图通过制度改革加以整治,但收效甚微。 如今战争爆发,巨额援助流入乌克兰,却让腐败问题再次集中爆发,成为压垮泽连斯基信誉的第二块巨石。 第三个致命问题,则是拒绝和谈。2022年3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俄乌代表一度接近达成停火框架,主要障碍是安全保障和克里米亚问题。 但时任英国首相约翰逊突然访基辅,坚决劝阻泽连斯基继续谈判。自那以后,基辅的立场逐渐僵化:必须在完全收复领土后才考虑和谈。 当巴以冲突在中东爆发,西方注意力转移,泽连斯基仍坚持强硬态度,这与美欧“以战促谈”的既定策略背道而驰。 西方的战略转向,早有迹象。去年底,美国国会把610亿美元的援乌法案搁置两个月;德国缩减“爱国者”防空系统供应;法国外交部重新与莫斯科恢复沟通。 而更明显的信号来自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他在今年初公开表示,“和平需要妥协”,这与去年强调“支持乌克兰到底”的表态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战场局势的变化也让基辅处境雪上加霜。俄军在顿巴斯地区持续推进,在阿夫杰耶夫卡取得突破,炮弹发射量是乌军的五倍。 俄军工复合体全速运转,每月生产200辆坦克、150万发炮弹。相比之下,乌克兰空军仅剩约80架可用战机,防空导弹库存告罄,最精锐的亚速营减员超过七成。 五角大楼一份评估报告甚至直言,按当前消耗速度,乌军恐怕难以支撑到2024年底。 经济困境同样逼人。乌克兰GDP缩水35%,国债占GDP比重逼近90%。政府不得不通过增发货币支付军饷,造成国内通胀飙升。 劳动力危机更为致命:适龄男性大量死伤或逃离,全国四成企业停产。连乌克兰央行官员都承认,“我们是在空心化的国家架构上作战”。 政治层面,泽连斯基的支持率已从开战初期的九成跌至六成。去年冬天,基辅爆发了多场前线士兵家属抗议,要求政府停止无谓消耗。 更危险的是,军政矛盾浮出水面。 总司令扎卢日内因战略分歧被解职,直接导致军队士气下滑。军方内部有人私下抱怨,“总统更关心镜头,而不是战壕”。 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美国正处在总统选举周期,拜登面临特朗普的强势挑战。民主党内部已有议员联名要求制定“退出战略”,共和党更是直言“不再为无底洞买单”。 欧洲的“乌克兰疲劳症”同样严重:德国农民用拖拉机阻拦援乌物资;法国工会抗议“给基辅的钱不如涨工资”;波兰甚至对乌克兰农产品下达进口禁令。 这些迹象,都在削弱泽连斯基的外部支撑。 俄罗斯的筹码却在增加,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已探明油气储量超过12万亿美元;黑海舰队成功突破封锁恢复粮食出口;与伊朗、朝鲜的军事合作为其补足制裁下的缺口。 普京在莫斯科的公开讲话中放话:“我们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对手自行疲惫。” 赫什的爆料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还因为“接班人”已经浮出水面。乌军情报局长布达诺夫近期频繁访美;前总统波罗申科重启政治活动;甚至流亡的寡头科洛莫伊斯基也开始运作。 他们分别代表不同的西方利益集团,被视为潜在的替代方案。 前线的尸骨、后方的丑闻、国际的背弃交织在一起,让这位曾被视为“民主斗士”的总统,站在被抛弃的边缘。 至于西方是否真的会在50天内“换马”,或许还需观察,但有一点已经清晰,乌克兰的局势,正在逼近一个新的转折点。

0 阅读:0
古凌凌

古凌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