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论坛:若中国不低头,美国是否该继续加关税,直到中国屈服为止 俄亥俄州的小镇杂货

苔藓芳草峦 2025-08-06 22:52:18

美论坛:若中国不低头,美国是否该继续加关税,直到中国屈服为止 俄亥俄州的小镇杂货店,老板汉克正用马克笔涂掉价签上的数字。 中国产的珐琅锅,上周还标着 29.99 美元,现在得改成 45.99 美元 —— 海关的关税通知单刚贴在柜台上,104% 的税率像道红杠,划得他眼晕。 “进了十口锅,光税就交了三百多美元。” 他对着来买东西的老主顾摇头,“以前这锅卖得最好,现在摆了半个月,就卖出去一口。” 主顾是镇上的中学老师露西,手里捏着购物清单,上面列着孩子的书包、厨房的洗碗布,全是 “中国制造”。 她拿起书包翻了翻,标签上印着 “越南组装”,价格比去年贵了 8 美元。 “明明看着就是中国的料子,换个地方装一下,税就少了?” 露西皱眉,最后选了个印度产的,“贵是贵点,至少不用替关税买单。” 广东中山的小家电厂里,厂长周明正盯着东南亚的订单报表。 车间里的咖啡机,以前三成发往美国,现在改成了发往雅加达和曼谷。 “美国关税涨得没边了,一台机器成本多了一百多美元,客户根本不接。” 他指着屏幕上的物流信息,“上个月发了五十柜到越南,在那边换个包装,再卖到欧洲,关税能省一半。” 仓库里,原本印着 “美国专供” 的纸箱,正被工人换成 “东盟定制” 的新包装。 布鲁塞尔的贸易展上,德国采购商克劳迪娅在中美展台前转了三圈。 中国展区的光伏板,报价比去年高了 15%,但旁边的说明卡写着 “马来西亚保税区组装”。 美国展区的同类产品,价格高了近三成,销售经理一个劲解释:“我们的零件是本土产的,就是…… 生产线还在调试。” 克劳迪娅最后签了中国的单,“算上关税,还是中国的划算,哪怕多绕个弯。” 艾奥瓦州的大豆农场,农场主杰西站在谷仓里,脚边堆着去年的陈豆。 2018 年,他的豆子有一半装船去中国,现在谷仓堆不下,只能贱卖给本地饲料厂。 “中国从巴西买豆子,到岸价每蒲式耳比我便宜 18 美分。” 他手机里存着巴西农场的照片,“他们用中国的农机,施中国的化肥,种出来的豆子,倒成了我的竞争对手。” 远处的拖拉机上,还贴着四年前 “支持关税” 的标语,被雨水泡得发皱。 上海港的集装箱码头,调度员老郑正核对新航线。 去洛杉矶的船次减了四成,但去迪拜和里约热内卢的多了一倍。 “昨天刚发了一船电动车电池,客户是土耳其的车企。” 他指着报表上的数字,“以前这些电池八成供美国车企,现在他们自己建厂了,我们就往中东卖,那边新能源汽车刚起步,需求大得很。” 码头上,工人正往集装箱上贴阿拉伯语的标签,以前这活儿都是贴英文的。 Quora 论坛的热帖下,最新回复来自西雅图的程序员迈克。 他拍了张亚马逊仓库的照片,货架空了大半,配文:“我邻居在这儿上班,说中国货进不来,裁员了三百人。他们说‘加税能逼中国低头’,可现在连孩子的尿不湿都得抢。” 下面有人跟帖:“我在福特工厂,生产线要搬去墨西哥了,因为中国的线束关税太高,在墨西哥组装能省成本。” 北京的科技园区里,中芯国际的工程师小林刚结束夜班。 3 纳米芯片的测试报告摊在桌上,良率稳定在 85%,比半年前又提升了 3 个百分点。 “以前美国断供设备,我们急得天天加班。” 他指着窗外的新厂房,“现在国产设备能顶上了,上个月还接了欧洲的订单,他们说‘比美国的便宜,还不用看脸色’。” 办公室的白板上,写着 “2025 年自给率目标:70%”,已经划掉了一半。 俄亥俄的小镇傍晚,汉克锁上杂货店的门。 橱窗里,越南产的珐琅锅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价格比中国的还贵 5 美元,却卖得更快。 他想起露西说的话,掏出手机查了查 —— 那口越南锅,零件全是从中山运过去的。 “关税这东西,就像堵墙。” 汉克嘀咕着往家走,“墙这边贵了,人家就从墙那边绕过去,最后还是咱们掏腰包。” 夜色里,镇上的路灯亮了,照着路边广告牌上的标语:“买美国货,助本土就业”。 汉克抬头看了看,突然觉得这字有点模糊 —— 听说这广告牌的灯珠,也是中国产的,只不过是从泰国转了圈才运过来的。 如果各位看官老爷们已经选择阅读了此文,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各位看官老爷们的支持!

0 阅读:103

猜你喜欢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

苔藓芳草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