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五角大楼前高官抱怨:想用“伊朗冲突”困住中国,但中国从不上钩 五角大楼前高官奥丽

五角大楼前高官抱怨:想用“伊朗冲突”困住中国,但中国从不上钩 五角大楼前高官奥丽安娜·马斯特罗最近在一场论坛上“吐苦水”,直言美国曾多次试图将中国拖入与伊朗的冲突漩涡,甚至她本人也多次献计“用伊朗困中国”,但中国愣是“油盐不进”,不上钩。 这番抱怨不仅暴露了美国对华战略的黔驴技穷,更凸显了中国在大国博弈中的清醒与智慧。 这事得从美国的“如意算盘”说起。 近年来,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先是沙特和伊朗在中国的斡旋下握手言和,接着中国与伊朗的石油贸易开始用人民币结算,直接绕开了美元体系。 美国急了,想通过激化伊朗冲突,把中国拉下水——要么逼中国选边站队,要么借伊朗牵制中国在中东的布局。 五角大楼甚至制定过详细的军事计划,包括向印度洋部署B-2隐形轰炸机威慑伊朗,试图制造“中国被迫卷入冲突”的假象。 但中国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 一方面,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既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单边制裁,也拒绝在伊核问题上替美国“背书”。 2025年4月,伊朗外长阿拉格齐访华时,中国明确表态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反对“动辄诉诸武力”。 另一方面,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解决地区冲突靠的不是枪炮,而是对话。 2023年,中国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复交,让这对“宿敌”化干戈为玉帛,此举不仅赢得国际社会赞誉,更让美国的“冲突外交”相形见绌。 美国的“困华计”为啥不灵?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手里握着三张“王牌”。 其一,中国与伊朗的合作是互利共赢,而非零和博弈。 中国从伊朗进口石油,同时向伊朗出口基建设备和技术,这种“你耕田来我织布”的模式,让美国的制裁根本伤不到筋骨。 其二,中国在联合国等多边平台多次为伊朗仗义执言。 2022年,美国推动撤销伊朗在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的资格,中国投下反对票并痛斥美国“虚伪双标”;2025年6月,中国又联合俄罗斯、巴基斯坦在安理会提出决议草案,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伊朗问题。 其三,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 金砖国家扩员至15国,覆盖全球45%的人口,中国与沙特、巴西等国的本币结算合作,让美国想“孤立中国”都难。 反观美国,不仅没困住中国,反而把自己绕进了死胡同。 2025年5月,伊朗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一度松口,同意销毁高浓缩铀以换取制裁解除,但很快发现美国根本没诚意——特朗普一边谈判一边对伊朗追加制裁,还在访问沙特时与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握手,彻底激怒伊朗。 这种“狼来了”的把戏,让伊朗更坚定地倒向中国。 更讽刺的是,美国为了逼中国入局,甚至不惜“自损八百”:对伊朗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国内物价飙升,零售商协会警告每个家庭每年多花600美元,反而加剧了美国社会的分裂。 最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盟友都不买账。 欧盟贸易专员公开反对美国的单边关税,因为欧洲企业在华工厂生产的产品很多出口到美国,加税等于“割自己肉”。 日本丰田更着急,其在广州的电动车工厂70%零部件来自中国,真要加税,在美国市场根本没法和特斯拉竞争。 连以色列都看不下去,总理内塔尼亚胡爆料“伊朗曾计划暗杀特朗普”,表面是拱火,实则是对美国“光说不练”的不满。 中国的“不上钩”,本质上是看透了美国的虚弱。 当美国还在迷信“军事威慑”时,中国早已用“一带一路”编织起全球合作网络;当美国在联合国拉帮结派搞对抗时,中国在金砖峰会、上合组织等平台推动多边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