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看着都疼!”上海一家五口去吃火锅,叫服务员加汤。不料,壶嘴手柄突然断裂,整壶开

“看着都疼!”上海一家五口去吃火锅,叫服务员加汤。不料,壶嘴手柄突然断裂,整壶开水全部倒在了老人和3岁女童身上!孩子被烫的哇哇大哭,可服务员却跑了。整个火锅店竟没有一人上前帮助,甚至就站在一旁看戏。家属要求店家支付医疗费,却又遭到拒绝,说只能借!

时间回到6月29日晚,陈女士一家五口来到上海一家“潮潮煲”火锅店。当服务员为火锅加汤时,意外发生——水壶把手应声断裂,整壶开水和锅里的热油,结结实实地泼在了紧挨着的外婆和3岁的女儿身上。灾难面前最正常的反应是施以援手,然而现场的景象却十分诡异。

涉事服务员捡起坏掉的水壶,一声不吭地消失了。餐厅里的其他员工也异常平静,有人继续给别的桌点单,有人照常上菜,仿佛陈女士一家的痛苦被一道无形的墙隔开了。陈女士回忆,当时那种被彻底无视的无助感,让她心里发冷。

在无人过问的情况下,一家人只能自己用冷水给老人和孩子做紧急处理,并拨打了120。经医院诊断,外婆全身8%二度烫伤,3岁的女儿则有4%二度烫伤,部分区域甚至达到深二度。即便如此陈女士一家起初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店家冷静下来后总会主动联系、道歉。

然而这份期待在接下来十天的死寂里彻底落空。从出事到7月8日,火锅店方面没有一个电话、一句道歉,更没人来医院探望。这期间,陈女士一家垫付了超过两万元医药费,家人在医院承受清创换药的痛苦,店家却如同人间蒸发。

忍无可忍之下陈女士主动联系店家,要求他们出面沟通,并支付已产生的医疗费。可她万万没想到,等来的竟是那句刷新认知的回应:“我们可以借钱给你付医疗费。”一个“借”字轻飘飘地就把赔偿责任变成了店家对受害者的“善举”,把侵权关系扭曲成了债权关系。

这已不是简单的抠门或缺乏担当,而是一种刻在骨子里的傲慢。陈女士甚至怀疑,服务员当时急着拿走水壶,就是为了销毁证据,掩盖水壶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员工操作不当的事实。面对这种荒唐的态度,陈女士一家别无选择,只好向媒体求助。

舆论的介入立刻让火锅店负责人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在镜头前他又是鞠躬又是道歉,把“责任全在我们”挂在嘴边,姿态做得十足。可当记者问到关键问题时,他又开始打太极。对于那句“借钱论”,他解释为“语言组织不当”的误会。

他说本意是店里买了保险,他们可以先“垫付”,等保险公司赔付后,家属再把钱“还”给他们。这算盘打得不可谓不精明:钱从事主到保险公司,再从保险公司到店家,店家自己里外里不想掏一分钱,还把受害者当成了资金周转的工具。

至于水壶为什么会断,他一口咬定“是一体的,没拧开过”,但现场照片明明显示壶嘴有螺纹结构。面对追问,他始终含糊其辞。直到舆论持续发酵,这家店才终于表态,承诺会“真诚道歉”并负责后续全部治疗费用。但这种被舆论逼出来的“诚意”,源于对利益受损的恐惧,而非内心的愧疚,因此显得格外廉价。

“潮潮煲”的这起事件并非孤例。它折射出当下一些企业经营理念的严重缺失,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是非对错,只有利弊权衡,责任甚至被看作是一种可以想方设法逃避的成本。这与那些真正有担当的个体和企业形成了鲜明对比。

比如那位不慎划伤车辆后,主动留条承担全部维修费的外卖小哥,他的真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又如强生公司在处理“泰诺投毒案”时,果断花费上亿美元召回产品,将消费者安全置于首位,最终赢得了无可估量的信誉。

这件事也给普通人上了一堂社会课:当你遇到这种没有底线的“烂人”时,该怎么办?放弃幻想,只讲规则和证据。不要指望能用情感唤醒对方的良知,你的痛苦和眼泪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对付这种人,唯一的通用语言是法律、规定和证据。

从事故发生的第一秒起,就要有意识地保留现场视频、照片、诊断报告、医疗票据和所有沟通记录。他们强硬,你要用规则和事实比他们更强硬。其次要善用舆论这个“扩音器”。这个时代给了普通人发声的渠道。

如果陈女士一家没有求助媒体,结果很可能就是店家无休止地拖延、扯皮,最后不了了之。正是舆论的压力,才逼出了一个结果。当你遭遇不公时,不要选择沉默。学会清晰有条理地陈述事实,利用社交媒体、新闻平台和消费者保护组织等渠道,让更多人看到真相。沉默就是对恶行最大的纵容。

我们希望小女孩和她的外婆能早日康复,身心的创伤能被抚平。也希望那家火锅店能明白,人要脸,树要皮,做生意终究还是要讲点体面。对于这样的商家,你认为什么样的代价才能让他们真正学会尊重和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