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K新闻网

恩阳区:“水上渔“到“岸上业”退捕渔民开启转型新篇

近年来,巴中市恩阳区多部门因地制宜,创新机制,采用“请上岸”“扶一把”“送一程”等措施,帮助全区135名建档立卡退捕渔民全部上岸,61名有就业意愿退捕渔民实现转产就业,就业率和参保率均达100%,并保持动态清零。开发岗位安置就业

恩阳区统筹用好用活公益性岗位政策,开发保洁、护林护路等专项公益性岗位,安置大龄、无就业技能等退捕渔民实现就业10余人。

家住文治街道得胜社区的退捕渔民杨利华今年59岁,以前和丈夫张仕强务农和捕鱼,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就靠种地卖菜和捕鱼售卖维持。为帮助其转产就业,恩阳区文治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会同村“两委”工作人员,根据杨利华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意愿,安排其在辖区河道保洁公益性岗位工作,每个月有600元的固定收入,一年7200元。

“多亏党的政策,给我在村上安排了河道保洁公益性岗位,让我这么大年龄的人不仅每月有固定收入,还方便照顾家庭。我会努力工作,让日子越过越红火。”杨利华激动地说。

落实政策扶持创业

为进一步鼓励群众创业,恩阳区针对区内退捕渔民具体情况,安排创业专家服务团为其提供服务,帮助其分析形势、选定创业好项目。对自主创业有资金缺口、符合创业担保贷款条件的退捕渔民,指导其申报不超过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并享受税费减免。

雷海琼是明阳镇合治寨社区居民,以前在辖区河道周边从事捕鱼工作,退出捕鱼行业后,对自己以后干什么、做什么感到迷茫、忧虑。

辖区禁捕退捕渔民工作专班工作人员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面对面沟通交流,得知雷海琼有自主创业想法后,便与其家人一道就创什么业进行了谋划。最后,雷海琼充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国家扶持政策,注册成立了巴中市恩阳海玉水产品经营部,租赁城区文昌宫市场内的一个经营摊位,干起了鱼产品销售工作,月收入达6000余元。其水产品经营部正常经营半年后,人社部门又给她发放了1万元创业奖补资金。

实施培训提升技能

恩阳区采取把培训班办到乡镇(街道)、有条件的村(社区)、聚居点等地方的形式,积极对退捕渔民等群体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切实帮助其增强就业技能和创业能力,为其实现成功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基础。

家住恩阳区兴隆镇小元村的退捕渔民王登义便是受益群体之一。他在2022年10月接受了村里组织的免费魔芋栽培技能培训,培训期间还享受了每天50元的生活交通补助,其就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持续提升,就业渠道得到了进一步拓宽。

恩阳区还在各乡镇(街道)设立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综合服务窗口,全面调查摸底退捕渔民就业技能水平、就失业情况,主动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养老保险办理等服务,全力助推其转产就业。

截至目前,恩阳区退捕渔民参与职业技能培训18人次,每年针对性提供职业介绍180人次以上,为现有的135位退捕渔民成功办理参保手续,全方位实现“转产不失业、收入有来源、养老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