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向法院提交了一份炸弹性的证据,这就是宗庆后的遗嘱。宗庆后在遗嘱上这样写道,"本人所有境外资产均由独女宗馥莉继承,其他子女不得主张任何权利。" 香港高等法院23号法庭的气氛异常紧张。 2025年7月,一场关乎中国最大饮料帝国未来,和340亿巨额遗产归属的争夺战,正在香港与杭州两地法庭同时打响。 原告三位都拿着美国护照,他们告的不是别人,正是娃哈哈现在的当家人,宗庆后的独生女宗馥莉。 告什么?争遗产! 这三位说他们是宗庆后老爷子,生前在外生的孩子,虽然是宗馥莉同父异母的弟弟妹妹,但这法律上的继承权,他们应当也有份儿。 张嘴要的可不是小数儿,足足21亿美元。 法院的文件一张张铺开,也带出了一段娃哈哈埋藏多年的家族故事。 时间得倒回到三十年前。 1996年,宗馥莉才14岁,独自一人要去美国洛杉矶念书。 陪她去的,是娃哈哈的一位资深女高管,叫杜建英,比宗总小了整整21岁,身份是宗馥莉的“看护人”。 据说,就在这段期间,杜建英生下了第一个孩子。 更惊人的是,这之后的十来年,她接连又为宗庆后生下了两个孩子。 这个杜建英,是1991年就跟着宗总打江山的元老,娃哈哈创业团队的骨干,一手张罗过不少娃哈哈在国外的布局,手头上还攥着好些家跟娃哈哈有联系的公司股份。但以上也只是传说,未有可靠信息证明。 娃哈哈这个名字,说出来全中国怕是没人不晓得。 从最繁华的大都市到偏远的山沟沟,娃哈哈的饮料瓶随处可见。 几十年下来,都成了大家伙儿日常生活里离不开的老伙计了。 整个集团的估值超过257亿人民币。 它养活了几万名员工,年年都给国家贡献大把的税收。 说起创下这份家业的宗老爷子,1987年,他都42岁了,踩着个破三轮车,在杭州清泰街小学旁边,租了个不起眼的校办经销部。 最开始就是批发点汽水冰棍这些小玩意儿,一分一毛地攒着本钱。 转机到了1990年,他琢磨出了“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顺口溜,火遍了大江南北。 跟着好势头,纯净水、八宝粥、碳酸饮料……一个接一个明星产品往上顶,娃哈哈这块招牌也越擦越亮。 凭着这份苦干和眼光,宗老爷子还三次当上了中国首富。 然而,这么大家业的老板,自己过日子却俭朴得出奇。 一双快磨平了的布鞋,陪他走遍考察市场的大小角落。 一间不足50平米的办公室,成了他筹划整个饮料帝国版图的“指挥所”。 熟悉他的人都说,老爷子一年下来,自个儿的开销还花不到5万块钱。 在所有人眼里,他唯一的亲生女儿宗馥莉,就是他那份辛辛苦苦打下江山的唯一接班人。 到了2024年2月25号,79岁的宗老爷子因病走了。 其实在那之前,宗馥莉就已经一点点接过了集团管理的担子。 父亲走后,她更是在内部理顺了一些股东层面的事儿,稳稳当当地坐上了娃哈哈集团董事长的位子。 大伙儿都以为,这庞大的娃哈哈帝国,已经平稳过渡,到了“宗馥莉时代”。 可谁也没想到,今年7月,一份“炸弹”在法庭上炸开了。 这“炸弹”就是宗老爷子2020年立下的那份遗嘱! 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他在国外的所有产业和钱财,全部只归独生女宗馥莉继承。遗嘱里头还专门添上了一句硬邦邦的话:“其他子女”对这些海外资产,一律“不得主张任何权利”! 签这份遗嘱的时候,娃哈哈集团当时的副总潘家杰,和财务总监方强,都在场亲眼看着老爷子签名作证,担当这份遗嘱的见证人。 现在这案子在法院打着,谁输谁赢还没个定论。 但它似乎透出点儿宗老爷子,可能知道还有别的子女的意思。不过反过来说,那三位远在美国的原告,手里头的牌目前看着有点虚。 首先,他们咬定是宗老爷子的亲骨肉,这身份眼下最硬的证明还得靠做“亲子鉴定”,而这个结果法院还没正式公布。 其次,他们说老爷子在国外给他们存了钱,在一个所谓的“信托”里,但这个重要的“信托”呢?全是他们嘴里说的,叫“口头承诺”,拿不出一张白纸黑字的合同或者银行文件来证明。 再看看宗馥莉这边,手里攥着的可是实实在在的遗嘱原件。 有潘家杰和方强两位公司高管见证亲笔签字的凭证,硬气得很。从现有的证据和法律文书看,宗馥莉在这场官司里头,显然是占了上风。 法律这块儿呢,律师讲了一个很在理的基本点:真到具体案子,遗嘱的分量才是最压秤的!只要最后确定,宗老爷子2020年签下的这份遗嘱,是他当时脑子清楚,完全出于自愿立下的真东西,合法又有效,那么就算DNA结果出来了,那三位原告确实也是宗老爷子的亲生孩子,海外那几百亿的资产怎么分?也得按遗嘱上老爷子亲笔写的办,全归宗馥莉。 宗老爷子的心思其实不难琢磨,他是怕辛辛苦苦在国外创下的这份家底儿,被孩子们争来抢去给弄散了架。 他想把这块完整的“疆土”,稳稳当当地、完完整整地交到他认定的唯一继承人,女儿宗馥莉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