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说国有企业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问题是如何评价?对于核心功能,我们提出要建立功能价值评价与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对于核心竞争力,却没有一套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近期,上海建立了一套评价市属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机制。不得不承认,上海人做事情还是很精细的。 上海国资对对每一个重点行业建立“1+1”评价指标体系。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第一个“1”,是一套结果性指标,具体纳入财务表现、行业地位、品牌价值三个维度。三者权重分别为50%、30%、20%。每一个维度有“评价要点”,比如,“行业地位”,主要考察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主营业务收入规模、总资产规模、行业标准制定数量等。 第二个“1”,是一套过程性指标,用以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原因。具体划分为价值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战略管控能力、产业影响能力、ESG表现5个要素,共13个一级指标。每个要素有若干个一级指标组成,并占一定的权重。比如,“科技创新能力”这个要素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创新投入(30%),创新产出(40%),数智化水平(30%),每一项又有具体的评价要点。例如“创新投入”主要观察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人员占比、实验室建设情况等。 此外,不同行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不同。上海国资纳入9个大类行业,分别为工业、消费、房地产与建筑、金融、公用事业、原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其他服务业,具体涉及20个细分行业。不同行业,各构成要素的权重设置侧重点不同,其中工业、原材料、消费行业、其他服务业强调各项能力均衡,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突出科技创新能力,房地产与建筑、金融、公用事业突出战略管控能力。 各分项分数确定后,通过一级、二级指标加权方式计入总分。其中,结果性指标最终得分=财务表现*50%+行业地位*30%+品牌价值*20%。过程性指标最终得分=价值创造能力*权重+科技创新能力*权重+战略管控能力*权重+产业影响能力*权重+ESG表现*权重。
我们经常说国有企业要“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问题是如何评价?对于核心功
老吴说果
2025-05-10 12:00:23
0
阅读:1